古诗 |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李嘉祐 |
释义 |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原文征战初休草又衰,咸阳晚眺泪堪垂。去路全无千里客,秋田不见五陵儿。 秦家故事随流水,汉代高坟对石碑。 回首青山独不语,羡君谈笑万年枝。 诗词问答问: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的作者是谁?答:李嘉祐 李嘉祐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207_19 参考注释征战出征打仗 千里征战 咸阳指 秦桧 。《战国策·秦策四》载, 齐 、 韩 、 魏 攻 秦 , 昭王 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寧亡三城而悔,无危 咸阳 而悔也。” 南宋 丞相 秦桧 割地媚 金 以求偏安,事类 昭王 。 秦 都 咸阳 而 桧 姓 秦 ,故时人以“咸阳”称之。 宋 陆游 《跋李庄简公家书》:“﹝ 李光 ﹞每言 秦 氏( 秦檜 ),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於色辞。” 清 唐孙华 《题吴长卿先生宋相谱册子》诗:“妆点 钱唐 作 汴州 ,君臣燕喜竟忘讎。 咸阳 巧为 金源 计,良将先教死 杜邮 。”原注:“ 秦檜 当国,人不敢斥言,皆呼为 咸阳 。” 去路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挡住敌人的去路 千里客远方的客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 张耳 以故致千里客,乃宦 魏 为 外黄 令。名由此益贤。” 秋田(1).秋季畋猎。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秋田乎 青丘 ,徬徨乎海外。” 唐 李嘉祐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去路全无千里客,秋田不见 五陵 儿。” 宋 晁补之 《北渚亭赋》:“秋田 青丘 ,实囿海滨。” (2).秋日收获后的田园。 唐 刘长卿 《鸜鹆歌》:“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羣族。” 唐 王建 《寄贾岛》诗:“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元史·明宗纪》:“冬春之交,雪雨愆期,麦苗槁死,秋田未种,民庶遑遑,流移者众。”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五陵儿犹言五陵年少。 唐 罗隐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诗:“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 元 马致远 《湘妃怨·和卢疎斋西湖》曲:“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 西湖 三月时。” 清 吴伟业 《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四:“归将出塞曲,唱与五陵儿。”详“ 五陵 ”。参见“ 五陵年少 ”。 秦家指 秦 朝。 唐 李嘉祐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诗:“ 秦 家故事随流水, 汉 代高坟对石碑。” 故事(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流水(1) 流动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销售额 流水收入 (3) 立即;赶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说 石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谈笑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万年枝(1).树名。即冬青。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 唐 上官仪 《咏雪应诏》:“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校。”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万年枝, 江 左谓之冬青。”一说即檍木。见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花木》。 (2).指年代悠久的大树。 唐 韩偓 《鹊》诗:“莫怪天涯栖不稳,託身须是万年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