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弥逊 |
释义 | 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原文四十才名重,归来白发侵。一官驹在谷,有子鹤鸣阴。 胜著潜夫论,今亡子敬琴。 送车知几两,松壑助哀音。 诗词问答问: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李弥逊郑尚明学士挽诗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才名(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 宋 陆游 《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白发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鹤鸣(1).《诗·小雅·鹤鸣序》:“诲 宣王 也。” 郑玄 笺:“教 宣王 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后汉书·杨震传》:“今野无《鹤鸣》之叹,朝无《小明》之悔。” 唐 钱起 《秋霖曲》:“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2).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 唐 陈子昂 《鸳鸯篇》:“乌啼倦永夕,鹤鸣伤别离。” (3).《韩非子·十过》:“ 师旷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瑶琴弹到鹤鸣,自谓防心,谁识高情。” 潜夫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 亡子逃亡的人。《庄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成玄英 疏:“亡子,逃人也。” 送车(1).送行之车。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后汉人》:“ 郭林宗 来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 李膺 亦在焉。”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 石昌言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建大斾,从骑数百,送车千乘。” (2).送葬之车。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送葬》:“言送葬者多,送车千乘。 汉 剧孟 葬其母,送车五千乘。” 宋 陆九渊 《宋故吴公行状》:“葬之日,送车塞涂。” (3).指到车站送行。 朱自清 《给亡妇》:“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 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松壑生有松树的山谷。 唐 牟融 《题徐俞山居》诗:“嵐锁巖扉清昼暝,云归松壑翠阴寒。” 哀音悲伤之音。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 唐 元稹 《莺莺传》:“﹝ 鶯鶯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復知其是曲也。” 清 黄景仁 《典衣行》:“谁家箜篌伤客心,邻舟少女弹哀音。” 闻一多 《红烛·孤雁》诗:“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迸出这样的哀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