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夏旱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岳珂 |
释义 | 夏旱三首原文宣升接境古高圩,多稼连云号上腴。水毁木饥犹解有,力耕火耨故应无。 瓠肥何计今糠覈,划窍空忧古苇苻。 昨夜浓云望东北,只应雨脚在三吴。 诗词问答问:夏旱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参考注释接境(1).地界相连,交界。《史记·晋世家》:“ 成王 曰:‘ 楚 远,更数国乃至 晋 。 秦 晋 接境, 秦 君贤,子其勉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谑语》:“初仕为 邹平 知县,县与 章丘 接境。” (2).接近地界。 宋 梅尧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诗:“过家礼耆旧,接境跪壶浆。” 连云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上腴最肥沃的土地。《后汉书·班固传》:“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新唐书·太平公主传》:“田园徧近甸,皆上腴。” 清 赵翼 《过青田访刘诚意故居》诗:“厥土乃上腴,亩岁收二石。” 力耕努力耕作。《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不能用身於世俗之外,力耕於大山长谷之中。” 严复 《和荆公》诗:“国破犹能战,家亡尚力耕。” 火耨犹火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九真 太守 任延 始教耕犂,俗化 交 土,风行 象林 。知耕以来,六百餘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参见“ 火耕 ”。 瓠肥《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 ﹞身长大,肥白如瓠。”后以“瓠肥”喻白胖。 宋 苏轼 《后杞菊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宋 陆游 《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 宋 刘克庄 《贬徐相师》诗:“使君岂必如椰大,丞相元来要瓠肥。” 糠覈见“ 糠籺 ”。 昨夜(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东北(1) 指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 泛指东北方向 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雨脚如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吴(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