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万里 |
释义 | 原文七百支郎夜忍饥,木鱼闭口等君归。还山大众空观喜,只有诚斋两首诗。 诗词问答问:《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参考注释七百《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支郎(1).称 汉 末、 三国 时僧人 支谦 。 月支国 人,于 东汉 末迁居 吴 地,从 吴 孙权 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到 孙亮 建兴 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 支郎 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 隋 费长房 《历代三宝记·魏吴录》、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称谓》。 (2).指 晋 代高僧 支遁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 雪浪 洪恩 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有 支郎 畜马剪隺之风。”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七:“ 支郎 偏爱马,处士独怜鹤。”参见“ 支公 ”。 (3).泛称僧人。 唐 郑谷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诗:“初尘芝阁辞禪阁,却访 支郎 是老郎。”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悵问 支郎 。” 木鱼一种打击乐器,原为僧尼念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中间镂空 闭口闭住嘴不说话,不表态 满屋子人都闭口无言 还山(1).致仕;退隐。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 夏汭 ,固乞还山。权憇 汝南县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喜归》词:“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还山》诗之一:“幸遂还山愿,萧然去国轻。” (2).方言。山区人称死后葬于山上。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六:“有人劝这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六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得人送你还山?’” 大众(1) 众多的人 (2) 泛指民众,群众 大众歌曲 空观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諦不可乱。”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参见“ 空諦 ”。 只有(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