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览历代名臣奏议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览历代名臣奏议原文

念重居天位,心殷补衮臣。

嘉言陈典籍,硕画赞丝纶。

常得怀前鉴,还如对古人。

翻书清昼永,祛暑长精神。

诗词问答

问:览历代名臣奏议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览历代名臣奏议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览历代名臣奏议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五

参考注释

重居

谓重视自己田宅,不轻易迁徙。《商君书·农战》:“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

天位

(1).天子之位,帝位。《易·需》:“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孔颖达 疏:“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诗·大雅·大明》:“天位 殷 适,使不挟四方。” 朱熹 集传:“天位,天子之位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 李善 注:“天位,帝位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剋平寇难,旋復天位。” 清 方苞 《汉文帝论》:“自 魏 晋 至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不疑。”

(2).谓天帝之位。《礼记·礼运》:“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孔颖达 疏:“天高在上,故云定天位也。”

(3).天赐之职位,官位。《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者也。” 宋 王安石 《周公》:“ 周公 之所礼者,大贤与,则 周公 岂唯执贄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

补衮

(1).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 宋 司马光 《谢门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备员諫省,容逆鳞之愚直,无补衮之嘉谋。”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功》:“一点丹衷期补衮,半生孝道成虚局。”

(2). 唐 代对补阙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尽知者。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司空为空土……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嘉言

善言;美言。《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嘉言写清越,瘉病失肬肿。” 明 彭士望 《冬心》诗:“汝从先进久,嘉言咸耳食。”

典籍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画赞

亦作“ 画讚 ”。以赞颂画像中的人物为主旨的一种文体。亦用以赞美某一画幅。 晋 陶潜 有《扇上画赞》, 唐 张胜 有《桂阳先贤画赞》五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二》。 唐 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 孝若 归来成画讚, 孟阳 别后有山铭。”

见“ 画赞 ”。

丝纶

(1).《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孔颖达 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诏书为“丝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羣后。” 唐 杨炯 《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折齿》:“奉丝纶来报里阎,访贤才作楫济艰。”

(2).钓丝。 唐 无名氏 《渔父》词:“料理丝纶欲放船,江头明月向人圆。” 宋 张先 《满庭芳》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笑满船空载明月,下丝纶不愁无处。”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 西湖 风景好,何日理丝纶。”

(3).即丝。粗于丝者为纶。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椀赋》:“緼丝纶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前鉴

见“ 前车之鉴 ”。

还如

恰似,好比。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一:“还如桃李发,更似凤凰飞。” 南唐 李煜 《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须信离合悲欢,还如玉兔,有阴晴圆缺。”《西游记》第九六回:“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翻书

翻阅书籍。 宋 范成大 《再韵答子文》:“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繙书。”

昼永

白昼漫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元亮 亦工诗,如‘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谢马彭年见访》诗:“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逼女更夫》:“昼永人閒谁作侣,消磨白日无过只仗琴书。”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