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闻道·其二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陈谟 |
释义 | 闻道·其二原文中夜居庸北,苍茫见帝星。 翠华烟漠漠,沙草月荧荧。 象纬尊南极,鲲鹏返北溟。 感恩馀老象,粉骨向心亭。 诗词问答问:闻道·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陈谟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参考注释中夜半夜。《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 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唐 杜牧 《投知己书》:“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於心。” 茅盾 《将赴重庆赠陈此生感怀》诗:“中夜起徘徊,寒螿何凄切!” 居庸(1).山名。在 北京市 昌平县 。古名 军都山 ,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层峦迭嶂,形势雄伟;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 (2).关名。旧称 军都关 、 蓟门关 。 长城 重要关口,控 军都山 隘道( 军都陉 )中枢。《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阨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金 元好问 《送李参军北上》诗:“五日过 居庸 ,十日渡 桑乾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关 ,十八日至 归化城 ,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 。” 苍茫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帝星古星名。也称天帝,俗称紫微星,即小熊座β星。古代用来象征皇帝。《宣和遗事》后集:“ 斡离不 帅兵犯 庆源府 ,其太史奏:‘南朝帝星復明。’虏惊欲遁回。”《三国志平话》卷下:“ 庞统 在路,到 荆州 ,见帝星朗朗,照 荆 楚 之地。”《中国民间故事选·合浦珠还》:“﹝太监﹞用御旨把宝珠牢牢包住,宝珠虽有神通,但有了帝星压住,或许不会飞走。” 翠华(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 李善 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 宋 陆游 《晓叹》诗:“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 清 陈维崧 《游顾龙山》诗:“闻説当年翠华廵,朱旗暗卷残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想翠华,守枯 煤山 几枝花。” 漠漠(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荧荧光闪烁的样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象纬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师延 者, 殷 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 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 齐治平 注:“象纬,象数讖纬。象数谓龟筮之类;讖纬谓讖録图纬、占验术数之书。”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仇兆鳌 注:“象纬,星象经纬也。”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 淮阴 、 南阳 之事,固万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纬、地形诸家之学,如来书所称 管 邓 所长,亦何敢不自量而揽焉。” 清 顾炎武 《题李先生矩亭序》:“ 天启 中,权阉柄国,闻君通阴阳象纬之学,遣使徵之,辞疾不就,洁志以终。” 南极(1)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鲲鹏(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北溟见“ 北冥 ”。 感恩(1) (2) 感谢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尽 (3) 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 粉骨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向心犹归心。谓内心归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