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即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即事原文自我暮春巡津门,虽行庆即已望雨。 时闻河北旱更甚,先事绸缪敕守土。 旋报甘膏已屡沾,麦虽无救种禾黍。 孟夏二日此被泽,高三寸馀低或五。 低则已耕高尚待,迁延日久日益苦。 其间阵雨固间作,总未渥霈切忧鼠。 畿南东较此为佳,疑信半恐慰我语。 北方春夏例多旱,敢诿惯经云恒睹。 瞻云问夜独徘徊,自惭何以对农父。 诗词问答问: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九 2. 今岁近畿未沾渥澍巡幸天津时即已盼泽且闻豫省河北三郡冬雪未深春雨复缺恐麦苗不能长发难冀有收传谕抚臣勘察情形如歉象已成即预筹酌借籽种口粮俾资接济 参考注释自我(1) 自己 自我吹嘘 (2) 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 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津门(1).在渡口设置的关门。《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初, 爽 出,司马 鲁芝 留在府,闻有事,将营骑斫津门出赴 爽 。”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船横埭下,树夹津门。” 唐 徐安贞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閒。” (2). 东汉 首都 洛阳 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 津门 ,一名 津阳门 。 唐 骆宾王 《和李明府》:“驰道临层掖, 津门 对 小平 。” 陈熙晋 笺注:“《后汉书·光武十王传》注:‘ 津门 , 洛阳 南面西头门也。一名 津阳门 。’” (3). 津门亭 的省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慟极 津门 ,感充 长乐 。” (4). 天津市 的别称。 明 永乐 二年(1404年)筑 天津城 ,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清 王韬 《跋上海<字林西报>后》:“即如西人两扰 津门 ,遂以 津门 为重地,以为保卫神京非此不可。” 行庆犹行赏。《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郑玄 注:“庆谓休其善也。”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既当行庆之恩,宜用加崇之典。”《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郊祀行庆,中外官吏皆进秩, 準 ( 寇準 )遂率意轻重,其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秩,所恶及不知者即叙退之。” 河北(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騖千里不能易其处。”《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 先事(1).谓先行其事。《礼记·坊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孔颖达 疏:“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者,先相见是先事,而后币帛是后禄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后贿,礼也。” 杜预 注:“事大国当先从其政事,而后荐贿以副己心。” (2).犹事前。《汉书·张汤传》:“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 颜师古 注:“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遇变出奇,先事独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朝议责 周 不能先事发觉,謫为典史。”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向你讲这一番话,并不是因为怕你要来问我借钱,而先事预防。” 绸缪(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 ;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守土守卫疆土 守土有责 甘膏甘雨,膏雨。 唐 李商隐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甘膏滴滴是精诚,昼夜如丝一尺盈。” 无救(1).没有救兵。《汉书·李陵传》:“上悔 陵 无救……乃遣使劳赐 陵 餘军得脱者。”《后汉书·王霸传》:“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2).不加补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3).无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 禾黍(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三寸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高尚(1) 道德品质高雅的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是多么高尚的人啊!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鞠躬尽瘁》 (2) 有意义、不庸俗 高尚的娱乐 延日(1).拖长时日。《墨子·号令》:“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 (2).迎着阳光。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椒庭承月,碧幌延日。” 日益一天更比一天有所增益 我们的队伍日益壮大 其间(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阵雨短时间内强度有显著变化的降雨 间作在作物的行间进行播种另外的作物 切忧近忧。 汉 班彪 《北征赋》:“舍 高 亥 之切忧兮,事 蛮 狄 之辽患。” 北方(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2) 特指中国黄河以北的地区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输》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惯经习惯,惯常所经历的。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偏今宵是怎生,乍别离不惯经。”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诸凡那惯经,况战丁,万一摧残事怎撑。”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农父1.古官名。司徒的尊称。 2.农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