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友堂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栻 |
释义 | 三友堂原文寒窗政尔念萧瑟,况复故人疎近音。凭栏为子赋三友,便觉冰霜千古心。 诗词问答问:三友堂的作者是谁?答:张栻 参考注释寒窗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政尔正尔;正当。政,通“ 正 ”。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嘆。” 宋 杨万里 《过杨村》诗:“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范蠡 忘名载 西子 , 介推 逃跡累 山樊 。先生政尔无多事,聊把渔竿坐水村。” 萧瑟(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况复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凭栏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三友(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后多以指益友。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序:“戏謔而逢规诫,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哉?” 宋 秦观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诗:“投閒数访之,可得三友益。” 明 杨慎 《送谢子佩》诗:“益者来三友,同心得二人。” (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诗:“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輒举酒,酒罢輒吟诗。” (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 宋 陆游 《梅花》诗:“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 (4).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赠妓善作墨梅》词:“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 清 朱耷 《题三友图》诗序:“三友,岁寒梅、竹、松也。” (5).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梅、竹、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梅竹石三友》:“今人但知松、竹、梅为三友,莫知梅、竹、石之为三友也。” (6).指本身与其他二物共为三友。 宋 陆游 《长歌行》:“灶突无烟今又惯,龟蝉与我成三友。” 宋 陆游 《题庵壁》诗:“身并猿鹤为三友,家託烟波作四邻。” 宋 陆游 《感昔》诗:“身琴腰剑成三友,出 蜀 归 吴 歷百城。” 冰霜(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