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望雪山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方象瑛 |
释义 | 望雪山原文未是峨眉境,何来入座看。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 诗词问答问:望雪山的作者是谁?答:方象瑛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寒韵 2. 自注:在咸州,距会城二百馀里,晓起登楼望之,九峰皆白。 参考注释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 四川 峨眉县 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 光明山 ,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 岷山 绵延而来,突起为 大峨 、 中峨 、 小峨 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 峨眉 宝光、 舍身崖 、 洗象池 、 龙门洞 等胜匚与 浙江 普陀山 、 安徽 九华山 、 山西 五台山 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 山东 、 河南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入座见“ 入坐 ”。 徼外塞外,边外。《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 邓通 盗出徼外铸钱。”《梁书·诸夷传·海南》:“其徼外诸国,自 武帝 以来皆朝贡。” 宋 司马光 《五哀诗·马伏波》:“ 汉 令班 南海 ,蛮兵避 鬱林 ,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收復诸土司,又收……新土司徼外地四、五千里入版图。” 云散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鳞鳞(1) 形容多得像鱼鳞 高手鳞鳞 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2) 形容云层、波纹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波光鳞鳞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指点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