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舜待者以拙自处请语为警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绍昙 |
释义 | 舜待者以拙自处请语为警原文大地人求巧,子独全其拙。吃饭倒把匙,刺眼翻著袜。 只知困守株,不愁飞辩月。 天真未解分,混沌一团铁。 抱璞寻炉鎚,巧手难施设。 朅来就拙玲珑阴,毡拍板合无弦琴。 摘杨黄花嗑然笑,樵童牧竖皆知音。 岂不见棱道者,破七蒲1一1团无缝罅。 鬼窟翻身呼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 又不见隆藏主,此是吾家睡虎子。 气肃西风牙爪露,千林扫迹无狐兔。 须知巧自拙中出,巧拙到头无处觅。 无寻觅处知端的,急来与汝粗拳吃。 诗词问答问:舜待者以拙自处请语为警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参考注释大地(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吃饭(1) 进食 我们今晚在哪儿吃饭 (2) 维持生活 靠打猎吃饭 倒把转手倒卖以牟暴利 投机倒把 刺眼(1) 违反礼节标准或社会惯例而使人感到不顺眼;不文雅 她这身打扮在人群中显得很刺眼 (2) 使睁不开眼 刺眼的亮点 困守被围困而坚守(防地) 飞辩谓发挥口才,高谈阔论。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并飞辩以驰术,饜禄而餘荣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九:“ 东华 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鐘海内知。” 天真(1) 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 (2) 引申为单纯、朴实、幼稚;头脑简单 不要太天真,以致相信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岁的小孩 解分(1).剖析明白。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 (2).谓劝解而使争忿双方分开。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争忿须为解分,不得坐视。” 混沌(1) 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2) 形容蒙昧无知的样子 (3) 糊涂(常用来骂人) 一团(1).表数量。用称一件圆形的东西。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宋 陆游 《岁暮》诗之四:“噉饭著衣常苦懒,为谁欲理一团丝。” (2).表数量。一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马頷繫朱缨,栲栲来大一团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 茅盾 《子夜》四:“﹝她﹞猛的在 阿金 肩头咬了一口,扭成一团打起来。” (3).表数量。一片。 唐 戎昱 《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一团青翠色,云是 子陵 家。”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我只説他替我娶亲,是一团好意。”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回想过去时代,凡是游览地方、公共场所,往往一片凌乱,一团肮脏。” (4).表数量。一股。《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 张金凤 见 何玉凤 虽是在那里默坐不语,眉宇之间却露着一团怒气。” (5).古代的一个地方居民组织。《隋书·食货志》:“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续通典·食货七》:“ 周世宗 显德 五年,詔诸道州府令团併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 (6).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历代不同。 隋 代骑兵以十队为一团,每队百人;步兵以二十队为一团。见《隋书·礼仪志三》。 清 末新军制直至解放前,团皆隶属于旅,而亦常有变化。今一般隶属于师,一团下辖若干营。 抱璞(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东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巧手(1) 灵巧、灵活的手 一双巧手 (2) 拥有高明技能的人 巧手云集 施设陈设;设置 朅来(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玲珑(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拍板(1) 打拍子 自己唱,自己拍板 (2) 旧时商行拍卖货物成交时用拍打木板来表示 (3) 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种决定 不能任何事都等上级拍板 (4) 打击乐器,用来打拍子,用几片木板做成。也叫鼓板。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水浒传》 无弦琴同“无絃琴”。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無絃琴:没有弦的琴。 南朝 梁 萧统 《陶靖节传》:“ 渊明 不解音律,而蓄无絃琴一张,每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以为典,有闲适归隐之意。 唐 白居易 《夜凉》诗:“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絃琴一张。”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奉和二韵》之一:“中丞独儒雅,示抚无絃琴。” 黄花(1) 几种开黄色花或黄花占优势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种 (2) 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 (3) 菊花 (4) 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黄花闺女 樵童打柴的童子、童仆。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藩篱生野径,斤斧任樵童。”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星昏归鸟过,火出樵童还。” 牧竖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辞·天问》:“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宋 陆游 《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 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 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 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知音(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缝罅空隙。《朱子语类》卷六七:“又有説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 杨用修 《词品》记 寿涯禪师 咏 鱼篮观音 云:‘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万千机会看到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或把粗麻头同桐油石灰嵌进缝罅里补治旧船。” 鬼窟(1).鬼之洞穴。 唐 韩愈 等《会合联句》:“鬼窟脱幽妖,天居覿清拱。” (2).比喻邪门歪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晚 唐 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之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近日之评 杜 者,鉤深抉异,以鬼窟为活计,此 辰翁 ( 刘辰翁 )之牙后慧也。” 翻身(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见天每天;天天 他见天早上练习跑步 吾家(1).我家。《史记·外戚世家》:“主与左右议 长安 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2).犹我。 唐 寒山 《诗》之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絶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3).我的同宗。 鲁迅 《华盖集·咬文嚼字一》:“假使他谈到Gorky,大概是称他‘吾家rky’的了。”注:“‘吾家rky’即吾家尔基。旧时常称同宗的人为‘吾家某某’,有些人为了攀附名人,抬高自己,连同姓也都称‘吾家某某’。” 虎子(1).小虎、乳虎。《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喻勇健的男孩。《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二子 烈 封 ,年各数岁, 权 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 汉 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 汉 、 魏 、 南北朝 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汉 郑玄 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属。” 孙诒让 正义:“虎子,盛溺器,亦 汉 时俗语。”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唾壶虎子尽能执,舐痔折枝无所辞。”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初侍中,非奉唾壶,即执虎子。”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牙爪(1).指动物的牙齿和爪子。亦指人的牙齿和指甲。 汉 扬雄 《执金吾箴》:“如虎有牙,如鹰有爪,国以自固,兽以自保。牙爪葸葸,动作宜时。” 晋 张华 《命将出征歌》:“豹狼染牙爪,羣生号穹昊。” 唐 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2).比喻勇士或武将。 唐 李德裕 《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备牙爪则数逾十万,竭心膂则酬必九迁。” 唐 李商隐 《韩碑》诗:“ 愬 武 古 通 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汝曹悉皆天下精兵之髓,实吾之股肱牙爪。” (3).犹羽翼。《晋书·王机传》:“﹝ 王机 ﹞尝慕 王澄 为人, 澄 亦雅知之,以为己亚,遂与友善,内综心膂,外为牙爪。”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先去了此人牙爪,然后翦除了此人,纔使的我永无身后之患。” (4).差役;仆从。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你见这恶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牙爪威。”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贤牙爪既有神术,何妨为脱狴牢?” 扫迹见“ 扫跡 ”。 亦作“扫蹟”。1.扫帚扫过的痕迹。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2).扫除车轮痕迹。表示谢绝宾客。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跡。” (3).指绝迹。 宋 陆游 《山园杂咏》之三:“俗客年来真扫迹,清樽日暮独忘归。” 狐兔狐和兔。亦以喻坏人;小人。 汉 扬雄 《长杨赋》:“虎豹狖玃,狐兔麋鹿。” 唐 崔颢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诗:“地迴鹰犬急,草深狐兔肥。”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昆仑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清 玉瑟斋主人 《血海花·嚼雪》:“纵横狐兔擅威权,空叫我嫠纬凄凉痛抱天。” 梁启超 《留别澳洲诸同志》诗之一:“狐兔中原恶,干戈旧岁徂。” 知巧(1).智慧技巧。《管子·五辅》:“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道有真伪,真者固自与天相应,伪者人加知巧,亦与真者无以异也。” (2).智谋巧诈。《商君书·去强》:“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 到头(1) 到了尽头 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他家 (2) ;结束 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无处(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寻觅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端的(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