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陆宪元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郑獬 |
释义 | 寄陆宪元原文陆子处乎顺,虽穷志愈刚。剑埋金不蚀,圭折玉犹方。 古意閒中见,浮名静外忘。 行藏吾自得,可笑接舆狂。 诗词问答问:寄陆宪元的作者是谁?答:郑獬 参考注释古意(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中见指中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他每众人多是地方中见。”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喜得有个中见,老兄若不信,只问贵相知便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这里边也要有一个人做个中见,写一张切切实实的借券,交与你执着。” 浮名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静外淡漠世事,自外于尘俗。谓隐遁避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 张巨和 ﹞常穴居,而 朗 居 琨瑞山 ,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不同,并以静外致称。”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自得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可笑令人发笑 可笑的错误 接舆春秋 楚 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 陆 名 通 ,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舆 避世。”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渡头餘落日,墟里上孤烟。復值 接舆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陆羽 ﹞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归,故时谓之‘今接舆’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下》:“道与 尧 舜 俱智,与 接舆 俱狂,与 桀 紂 俱灭,与 汤 武 俱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