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行香子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王哲 |
释义 | 行香子原文要饮香津,唾尽稠黏。净华池、神水相兼。 东西浇溉,上下抽添。 便景星呈,明月正,太阳迟。 渐入亨通,方识甘甜。 器珍成,不用锤钤。 闲中转寂,静里加恬。 得住晴空,居物外,出山尖。 诗词问答问:行香子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参考注释饮香吸食香花。指蜂采花蜜。 唐 沉佺期 《芳树》诗:“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徧。” 稠黏浓厚而黏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津》:“欲不嚥而气不得息,嚥之稠黏塞喉。” 华池(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 昆仑山 上。 汉 王充 《论衡·谈天》:“ 崑崙 之高, 玉泉 、 华池 ,世所共闻, 张騫 亲行无其实。”《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华池 之泉。” 吕向 注:“玄玉、 华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饮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尺宅按来平, 华池 漱餘浄。” (2).景色佳丽的池沼。《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鸡鶩满堂坛兮,鼃黽游乎华池。” 王逸 注:“华池,芳华之池也。”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诗:“禁外终宴晚,华池物色曛。”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引《养生经》:“口为华池。”《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沐浴华池生灵根。” 务成子 注:“华池,玉池。”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能及悬痈,则致华池之水,莫捷於此也。”《西游记》第十九回:“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神水(1).古指有神奇功效的灵水。 北周 庾信 《温汤碑》:“醴泉消疾,闻乎 建武 之朝;神水蠲痾,在乎 咸康 之世。”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正月》:“贮神水以效祥。”原注:“﹝《四时纂要》﹞立春日贮水谓之神水。酿酒不坏。”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端午中·沥神水》:“《金门岁节》:‘端午日午时有雨,则急斫竹一竿,竹节中必有神水,沥取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 (2).唾液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液》:“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相兼(1).互相并吞。《史记·李斯列传》:“自 秦穆公 以来, 周 室卑微,诸侯相兼, 关 东为六国, 秦 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2).合并。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遂与同监院 刘巽 ,出俸钱十緡,又於寻常公用卖故纸钱四五十索,相兼使用。” (3).相同。《后汉书·王符传》:“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 李贤 注:“《尚书大传》:‘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亦得四友。”’谓 回 也为胥附, 赐 也为奔走, 师 也为先后, 由 也为御侮,其能各不同也。” 东西(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浇溉灌溉。《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今为耕民畜作陂塘,资浇溉之用。” 吴组缃 《山洪》十八:“他们都担着粪桶到田磡上浇溉蚕豆豌豆。” 上下(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景星大星;德星;瑞星。古谓现于有道之国。《文子·精诚》:“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古质不能推步五星,不知岁星、太白何如状,见大星则谓景星矣。”《晋书·天文志中》:“瑞星,一曰景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景星明,庆云现。”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太阳(1) 地球等行星围绕它公转的恒星,是由本身引力吸引在一起的直径为 1.4×10 6 公里的气体球,其内部深处热核反应把氢聚变为氦而释放出能量 太阳升 太阳落 (2) (3) 经外穴名 (4) 即颞颥 亨通顺利 万事亨通 甘甜甜美 甘甜可口 不用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中转中途转换交通运输工具 中转站 晴空晴朗的天空 晴空万里 物外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出山(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