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有感漫赋·其二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光文 |
释义 | 有感漫赋·其二原文何处呼名浪得名,三挝万载竟留声。 爰爰可待株难守,虩虩于邻震亦惊。 歇后何如同郑五,争臣未必动阳城。 坟分黑白繇来广,莫令通人笑守硁。 诗词问答问:有感漫赋·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沈光文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又载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2. 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又载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参考注释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得名(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爰爰舒缓貌。《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毛 传:“爰爰,缓意。” 可待就会;就要。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写一封假书,只説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陈与郊 《文姬入塞》杂剧:“今日里,可待离龙城,还凤穴。” 虩虩形容恐惧的样子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易·震》 歇后谓隐去句末之词,暗示其义。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彦谦 题 汉高 庙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虽是著题,然语皆歇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吴筠 曰:‘才胜 商山 四,文高竹林七。’ 骆宾王 曰:‘冰泮有衔芦。’ 卢照邻 曰:‘幽谷有绵蛮。’ 陈子昂 曰:‘衔杯且对 刘 。’ 高适 曰:‘归来 洛阳 无负郭。’ 李頎 曰:‘由来轻七尺。’ 唐彦谦 曰:‘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此皆歇后。”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 渊明 诗:‘再喜见友于。’ 杜 亦用之。《到藎传》‘得毋假手於貽厥乎?’六朝用盍各、则百之语,皆歇后也。” 如同好像,类似 待我如同亲人一样 郑五(1). 唐 郑綮 。因排行第五,故称。《旧唐书·郑綮传》:“明日果制下,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 郑五 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表逊让不获。” (2).指郑五歇后体。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 汉 祚终难復,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 郑五 告之矣!’”参见“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体 ”。 争臣指能直言谏君,规劝君主过失的大臣。争,同“诤”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汉书·萧望之传》 未必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阳城(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黑白(1) 黑色和白色的统称 (2) 比喻是非、善恶、清浊 繇来(1).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繇,通“ 由 ”。《汉书·薛宣传》:“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 颜师古 注:“繇读与由同。由,从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聊申繇来之意。”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夫 白门 柳枝, 青谿 桃叶,辰楼顾曲, 丁帘 醉花, 江 南佳丽,繇来尚已。” (2).从过去到现在。繇,通“ 由 ”。 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繇来女子号痴心,痴得真时恨亦深。” 清 沉寿民 《江上行》:“繇来稼穡足艰难,到处絃歌称富丽。”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 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