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降旨查恤征缅弁兵阵亡者因成是什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原文

征缅谁期方伯欺,偾辕狼藉众殃罹。

纵令巧饰伊驰牍,何致不怜彼死绥。

既悉庸臣多隐报,定教节士被恩施。

此时此事惭犹睹,三叹宁惟杜牧之。

诗词问答

问:《降旨查恤征缅弁兵阵亡者因成是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六

2. 滇兵应调征缅者不下一万七千馀乃杨应琚措置乖方致军士撄贼锋冒瘴疠而死及迷失不归者几及其半即将弁亦有临阵捐躯者应琚务为欺饰匿不上闻无由加优恤而励忠□兹以廷鞫李时升始悉梗概因谕总督明瑞巡抚鄂宁核实胪奏以分别恤赉

参考注释

方伯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偾辕

覆车。比喻覆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即 张永嘉 当局,曾议恢復 大寧 三卫故地。使其説果行,亦必至僨辕取祸矣。” 清 钱谦益 《按察使黄公八十寿序》:“行乎万里之涂,恃其有用,而不知止息,则必有僨辕折轴之患。”

狼藉

(1) 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后汉书·张酺传》

满目狼藉

杯盘狼藉

(2) 也作“狼籍”

纵令

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种情况

纵令失败,我们也要继续试验

巧饰

(1).工巧装饰。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2).诈伪粉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赞》:“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法令滋章,巧饰弥多。”

死绥

(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

(2).效死沙场。 唐 杜牧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3).指死于战事者。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餘魂,更参授鉞之任;死绥之魄,復同挟纊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方振声 以县丞謚‘义烈’,俱照知府例卹,则皆出特恩。盖我圣朝崇奬死绥不遗微末如此也。”

庸臣

平庸之臣。《管子·小匡》:“﹝ 桓公 ﹞使 鲍叔牙 为宰, 鲍叔 辞曰:‘臣,君之庸臣也。’”《汉书·贾谊传赞》:“﹝ 贾谊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节士

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 轂 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恩施

(1).施恩,恩赐。《史记·儒林列传》:“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桓帝纪》:“州郡检查,务崇恩施,以康我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於陷中,踊跃盘旋,如荷恩施。”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词:“革命百年成与败,自由岂是恩施得?”

(2).指恩惠。《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亲。”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杜牧

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