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蝉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蒙老 |
释义 | 咏蝉原文绿荫深处汝行藏,风露从来是稻粱。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宜回首顾螳螂。 诗词问答问:咏蝉的作者是谁?答:陆蒙老 参考注释绿荫有叶树木底下的阴地 夏日绿荫遮阳,是避暑的好去处 深处(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风露(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诗:“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郁达夫 《采石矶》二:“昨天晚上,因为月亮好得很, 仲则 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 (2).犹风寒。《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 从来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稻粱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 唐 杜甫 《重简王明府》诗:“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宋 曾巩 《鸿雁》诗:“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 高枝(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繁响谓繁密的响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之居人,云是开寿筵者,然门庭亦殊清寂。听之,笙歌繁响。”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沙汀 《记贺龙》二:“当我们正在一条傍河的山道上缓缓前进的时候,一阵马蹄的繁响,忽然从背后掩过来了。”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螳螂螳螂属或者有关属(螳螂总科)的昆虫,具有长的前胸,取食其它昆虫,用前肢抱握好像念经但是对人类无害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