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观打鱼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观打鱼原文洪湖之水纳百川,仰流鳞集多鳢鲢。 水乡民计欲一悉,打鱼早见来渔船。 烟波浩渺舴艋集,施罟泼泼群鱼急。 适口但取庖厨充,跳身宁惜波涛失。 扬子银鲥节尚早,徐州秃尾未觉好。 鲜腥况匪素所嗜,水族伤生殊不少。 岸傍朅览命罢之,首夏正育鲲鲕时。 诗词问答问:观打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七 参考注释洪湖中国湖北省南部的大湖,面积 437 平方公里 百川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仰流谓仰承流风,归顺有德者。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幽遐仰流,九服知化矣。”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海内将从风而靡,四夷必仰流而化。” 鳞集群集 五台山上庙宇鳞集 水乡河多、湖多的地方 水乡泽国 打鱼捕鱼 见来犹真的,真个。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之五:“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你见 关大王 卖荳腐来?[众:]见来人硬货不硬哩!”《说郛》卷八十引 聂奉先 《续本事诗·市语》:“今时市语答人真实事,则称见来。此语盖已久矣, 坡 赠 黄山人 诗云:‘面颊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见来乌。’以此。” 渔船(1) 从事捕鱼的船 (2) 用于商业捕捞的船 烟波浩渺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舴艋小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 泼泼(1).象声词。 明 文徵明 《画鹊》诗:“小雨初收风泼泼,乱飞丛竹送欢声。” (2).旺盛貌。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岂知察其颠,生意方泼泼。” 鱼甩尾声。《吕氏春秋·季春》“荐鮪于寝庙” 高诱 注引《诗》:“鱣鮪泼泼。”今本《诗·卫风·硕人》作“发发”。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鱼著罔,尾发发然。”一说盛貌。 毛 传:“发发,盛貌。”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泼泼晴波,在彼中河。” 陈子范 《买鱼行》:“大船峩峩集江岸,小鱼泼泼数千多。” 适口适合口味。《宋书·孔琳之传》:“所甘不过一味,而陈必方丈,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费。” 唐 杜甫 《病橘》诗:“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刺毁》:“ 丘文庄 自製饼,软腻适口。”《孽海花》第七回:“我们并不叫局,不过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适口些。” 庖厨厨房,也指厨师 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跳身轻身逃走。《汉书·萧何传》:“夫上与 楚 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遯者数矣,然 萧何 常从 关中 遣军补其处。” 颜师古 注:“跳身,谓轻身走出也。” 宋 苏轼 《江瑶柱传》:“惟 扶风 马太守 不甚礼之,生浸不悦,跳身 武林 。”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七五回:“ 心安 ( 王心安 )又跳身遁去, 王成谦 袖手旁观。” 波涛(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节尚犹志节。《晋书·祖逖传》:“﹝ 逖 ﹞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新唐书·卫次公传》:“ 次公 本善琴,方未显时,京兆尹 李齐运 使子与游,请授之法, 次公 拒絶,因终身不復鼓。其节尚终始完洁。” 徐州江苏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陇海两铁路的交点,有煤炭、机械、化学、冶金等工业,并有云龙山、云龙湖等名胜古迹 秃尾(1).尾巴毛疏而短。《北史·杨愔传》:“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方麴障面,我何不识卿?’ 漫汉 惊服。” (2).鲢、鳙等类鱼的俗称。 唐 杜甫 《观打鱼歌》:“ 徐州 秃尾不足忆, 汉阴 槎头远遁逃。魴鱼肥美知第一,既饱驩娱亦萧瑟。” 钱谦益 注:“ 徐州 谓之鰱,或谓之鱅,殆所谓 徐州 秃尾也。” 唐 陆龟蒙 《秋思》诗之二:“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葅。” 水族(1).水生动物的统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晨光被水族,晓气歇林阿。”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太平公主 於京 西市 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 清 戴名世 《与王静斋先生书》:“水族万怪争来吞噬,虽有渔师水工怜而救之,而困於力无所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 崇祯 ﹞还指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水族动物叫皇后欣赏。” (2).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 贵州省 。二十九万人。操 水 语,属 汉 藏 语系 壮 侗 语族 侗 水 语支。与古代“ 骆越 ”有渊源关系。 伤生(1).伤害生命。《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 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花月痕》第五回:“盖积劳所以致疾,而久鬱所以伤生。” (2).妨害活人。《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不以死伤生,毁不灭性。”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古者不以死伤生,不以厚为礼。” (3).犹杀生。《西游记》第七六回:“师父看见,又説我们伤生,只调柄子来打罢。” 巴金 《秋》三四:“ 张惠如 像对小孩子说话似地哂笑道:‘……我吃素,其实我只是不吃肉,这是因为我不赞成伤生。’” (4).因活着而感到哀伤。 明 李贽 《焚书·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不少(1).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 (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 由 、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夏正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 夏 以正月为岁首, 商 以夏历十二月、 周 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 秦 及 汉 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 汉武帝 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书·咸有一德》:“爰革夏正。” 蔡沉 集传:“改 夏 建寅之正而为建丑正也。”《汉书·谷永传》:“ 汉 家行夏正。” 颜师古 注引 张宴 曰:“ 夏 以建寅为正。” 唐 刘知几 《史通·模拟》:“ 春秋 诸国,皆用夏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月之吉》:“﹝《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鲲鲕亦作“ 鯤鱬 ”。小鱼。《诗·齐风·敝笱》“其鱼魴鰥” 孔颖达 疏引《国语·鲁语》:“鱼禁鯤鱬。”按,今本《国语·鲁语上》作“鱼禁鯤鮞”, 韦昭 注:“鯤,鱼子也。鮞,未成鱼也。”《梁书·孝行传·吉翂》:“凡鯤鮞螻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齏粉。”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网》:“必若遇鯤鮞,从教通一目。” 明 刘基 《鱼乐轩记》:“鯤鮞登于庖厨,鯫鱻殈于胎卵。”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