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武林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昱 |
释义 | 武林原文舍舟东新桥,徒步北郭门。 人烟竟萧瑟,往事不复论。 晨炊起断垒,秋草生颓垣。 平生富丽地,转盻成荒村。 入城问所交,十室才一存。 诸生幸颇集,日夕具酒尊。 有兄在苕川,久别劳梦魂。 那知十五载,再叙骨肉恩。 吾儿渡江至,迎我归田园。 田园岂不好,况有可抱孙。 松楸兵燹馀,何以慰朝昏。 迟行复迟行,泪下声复吞。 诗词问答问:武林的作者是谁?答:李昱 注释1. 押元韵 参考注释徒步(1) 用脚行走 徒步则汗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徒步入华山。—— 明· 顾炎武《复庵记》 徒步行军 (2) 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外出无车,故称 集中营内,多为徒步 (3) 步兵 郭门外城的门。《左传·昭公二十年》:“ 寅 闭郭门,踰而从公。” 唐 韩愈 《过南阳》诗:“ 南阳 郭门外,桑下麦青青。”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宣和 ……乙巳之春,开 金明池 ,有旨令从官於清明日恣意游宴。是夜,不扃郭门。贵人竞携妓女,朱轮宝马,駢闐西城之外。” 清 王士禛 《漫兴》诗之一:“郭门传息壤,不障 洞庭 流。” 人烟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没有人烟 萧瑟(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往事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晨炊晨起做早餐;也指早餐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唐· 杜甫《石壕吏》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富丽(1).宏丽;华丽。 唐 柳宗元 《李赤传》:“堂之饰,宏大富丽,椒兰之气,油然而起。”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譬如松篁之於桃李,布帛之於锦绣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 (2).富饶美丽;丰富华丽。 宋 苏轼 《策断二十五》:“ 契丹 自 五代 南侵,乘 石晋 之乱,奄至京邑,覩中原之富丽,庙社宫闕之壮而悦之;知不可以留也,故归而窃习焉。” 清 戴名世 《杨刘二王合传》:“ 崇禎 中, 陕西 羣盗起,天下大乱;而 滇 以僻远得脱,承平且三百年,其富丽拟於中原矣。”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 陇东 的高原, 陕北 的大山,黑压压的森林和富丽的河川。” (3).形容体态丰满美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汤二官 ,不知其籍,其体富丽,其色华艳,善谐謔,后不知所终。” 转盻转眼。喻时间短促。 南朝 齐 王俭 《齐白紵辞》之四:“转盻流精辉光,将流将引鴈双。”一本作“ 转眄 ”。 清 王世琛 《五显岭》诗:“洩云生嵌竇,飘雨来转盻。”参见“ 转眄 ”。 荒村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十室(1).十户。《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 (2).犹言家家户户。《隋书·音乐志上》:“ 有夏 多罪, 殷 人涂炭。四海倒悬,十室思乱。” 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日夕(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酒尊见“ 酒樽 ”。 久别长时间地分离 久别胜新欢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骨肉(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渡江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归田(1) 指辞官归里,退隐 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中无人,不如归田。”——《晋书·李密传》 解甲归田 (2) 归还田地;旧指归还耕种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汉书·食货志上》 田园(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岂不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松楸(1).松树与楸树。墓地多植,因以代称坟墓。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陈象设於园寝兮,映舆鍐於松楸。”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寄》诗:“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簫鼓入松楸。”《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祖先松楸,去郭数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兵燹难消,松楸多恙, 鼎湖 弓剑无人葬。” (2).特指父母坟茔。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思颍诗》:“﹝ 欧阳修 ﹞逍遥於 潁 ,盖无几时,惜无一语及於松楸之思。” 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 岷州 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 江苏 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朝昏(1).早晚。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唐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元 汤式 《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径,朝昏傍驛亭。” 叶圣陶 《穷愁》:“为人子者,即言甘旨。朝昏餐食,当谋无饥。” (2).借指日子,生活。《宋书·王僧达传》:“又妻子为居,更无餘累、婢僕十餘,粗有田入,岁时是课,足继朝昏。” 宋 王禹偁 《甘菊冷淘》诗:“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天雨花》第十回:“姊夫又得虚癆证,家贫难以度朝昏。” 行复且又。《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李善 注:“行,犹且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远 嘆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扬尘也。’” 下声低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公 ( 谢安 )熟视 殷 ( 殷顗 )曰:‘ 阿巢 故似 镇西 。’於是 庾 ( 庾恒 )下声语曰:‘定何似?’”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 子良 又问:‘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帅曰:‘下声!傍人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