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游下岩寺先是刘宝学约於此相聚既而先进舟遂
朝代 宋代
作者 张嵲
释义

原文

时危适远县,卧疴蔽疏篷。
浮舟难计程,一听水与风。
今日出江口,划见天边峰。
维舟邀胜士,杖策凌穹崇。
绝壁迤崩豗,可验秋涛雄。
镌崖佛像古,凭虚楼殿工。
沄沄窗外江,落落阶前松。
涧响雨滂濞,云生树玲珑。
揽胜欣远游,抚身悲转蓬。
忧乐未相偿,林霏生晚容。
却纵中流棹,回望青莲宫。
秋晚山萧寂,云散烟空濛。
舟行转沙尾,微闻林外钟。
惜哉李膺船,去若孤征鸿。
晨暮一相失,云峤何年同。
若纵金门步,永遗尘外踪。

诗词问答

问:《游下岩寺先是刘宝学约於此相聚既而先进舟遂》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适远

谓到远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谓适远为陟,《书》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

浮舟

(1).行船。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浮舟江海,捐弃楫櫂。”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浮舟千仞壑,揔轡万寻巔。” 唐 杜甫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诗:“浮舟出郡郭,别酒寄江涛。”

(2).漂在水上的船。 唐 杨炯 《浑天赋》:“天如倚盖,地若浮舟。”

计程

(1).计算路程。《魏书·食货志》:“ 汾州 有租调之处,去 汾 不过百里, 华州 去 河 不满六十,并令计程依旧酬价,车送船所。” 宋 陈造 《舟行即事》诗:“留滞復一快,计程元不迟。” 清 爱新觉罗·裕瑞 《枣窗闲笔·<镜花缘>书后》:“所表 小蓬莱山 在极南, 唐 、 林 、 多 三人因暴风无意而至,计程当一万数千里之远。”

(2).计算衡量。 宋 刘攽 《寄王深甫》诗:“ 固陵 好田园,往岁未疆理;菑畬无废功,计程万亿秭。”

一听

(1).一一倾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陈奇猷 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 齐湣王 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

(2).初听。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 宋 苏轼 《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会而一听现政府之实行姿虐,不负责任,则有死无生,其势已洞若观火。”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今姑且寄奉,可用与否,一听酌定。”

(4).指完全听信。《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 曹操 驱众南侵,和与战二策,主公不能决,一听於将军。”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江口

(1).江水与他水会流处。 唐 岑参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诗:“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再説 巫臣 之子 巫狐庸 ,奉 晋侯 命,如 吴 见 吴王 寿梦 ,请兵伐 楚 。 寿梦 许之,使世子 诸樊 为将,治兵於 江 口。”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予卜居于 珠江 江口之 澳门 ,以医为业。”

(2). 大黄江 的别称。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平县 东北。当 相思江 与 浔江 会合之口。

天边

无限的空间

你从哪里来的,亲爱的小东西?从天边来到这里

维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胜士

(1).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 豫章 黄子耕 ,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 明 方孝孺 《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 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

(2).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 元 德异 《<坛经>序》:“近得 通上人 寻到全文,遂刊於 吴 中 休休禪寺 ,与诸胜士同一受用。”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

(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徐子将适湖湘》诗:“英雄杖策集军门, 金华 数子真絶伦。”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谓追随;顺从。《魏书·张衮传》:“昔 乐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达 委身於 魏武 ,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逆贼分曹授官……顾乃翻然勃然,忘廉耻之防,循贪冒之见,轻身杖策,其心殆不可问。”

穹崇

(1).高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鬱并起而穹崇。” 李善 注:“穹崇,高貌。” 唐 杨衡 《登紫霄峰赠黄仙师》诗:“ 紫霄 不可涉,灵峰信穹崇。”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然当身歷 华首 时,止仰上崖之穹崇,不觉下壁之峻拔。”

(2).形容声望或地位崇高。 唐 刘禹锡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诗:“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望穹崇镇北边。”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以大勋康国,品位穹崇。”

(3).指高山。 唐 孟郊 《送任齐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扣奇惊浩淼,採异访穹崇。”

绝壁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至绝壁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泊绝壁之下。

悬崖绝壁

佛像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凭虚

(1).指 凭虚公子 。 晋 潘岳 《西征赋》:“指西宾所以言於东主, 安处 所以听於 凭虚 也。”

(2).虚构。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宋玉 《高唐赋》云梦神女於 阳臺 。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一》:“ 温 以为凭虚,殊不介意。” 刘师培 《文说·记事篇》:“后世文人,饰词矫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证今,事每凭虚,词多乌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张伯英 书如 汉武帝 爱道,凭虚欲仙。” 宋 张孝祥 《菩萨蛮·登浮玉亭》词:“微风吹笑语,白日鱼龙舞。此意忽翩翩,凭虚吾欲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呀!这道士凭虚而去,莫非就是飞鸣过舟之鹤乎?”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有龙宫二女,蜃阁凭虚。”

(4).无所依靠。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响导,挟异国济师……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此所谓决天下於一掷者也。”

犹言凌空。 元 陆文圭 《减字木兰花慢·滕王阁》词:“听佩玉鏘鸣,驂鸞小住,高阁凭虚。”

楼殿

高大的宫殿。《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 晋 建兴 中, 日南夷 帅 范稚 奴 文 数商贾,见上国制度,教 林邑王 范逸 起城池楼殿。”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楼殿轇轕,花木焕烂。” 宋 朱熹 《和张彦辅落星寺之作》:“嵌空奇石战惊涛,楼殿峥嶸势自高。”

沄沄

(1).水流汹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唐 宋务光 《海上作》诗:“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清 刘大櫆 《浮山记》:“至峡之将尽,有巖石理凹凸纤密,如浮沤,如波浪之沄沄。”

(2).形容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宋 王安石 《次韵答陈正叔》之一:“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清 姚鼐 《诣岳麓书院有述》诗:“回艫天地晚,空悵逝沄沄。”

(3).喻长远流传。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能令大君,声容沄沄。”《宋史·乐志九》:“声容沄沄,被于八荒。”

(4).纷繁;纷乱。 汉 徐干 《中论·谴交》:“飢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 宋 文天祥 《贺何尉书》:“别后不图事变沄沄,天下大事几去。”

外江

(1).江名。 长江 至 湖北 枝江县 东分为二支,流经 百里洲 以南的为 外江 ,至 江陵 西南与 内江 合。参阅《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江名。 四川 境内, 沱湔 称为 外江 , 郫江 称为 内江 。 唐 杜甫 《寄岑嘉州》诗:“ 外江 三峡 且相接,斗酒新诗终自疎。” 仇兆鳌 注引 邵宝之 集注:“《一统志》:‘一渠由 永康 过 新安 ,入 成都府 ,谓之 外江 。一渠由 永康 过 郫县 ,入 成都府 ,谓之 内江 。’”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 外江 畔,老向 惠陵 东。”

(3).旧称 长江 以南为外江,也称江外。 清 方濬师 《蕉轩随录·外江》:“ 寇莱公 谓 晏元献 为外江人。 真宗 顾 元献 曰:‘ 张九龄 非江外人耶?’”按, 晏 , 抚州 临川 人, 张 , 韶州 曲江 人,都在 长江 以南。

(4). 广东 、 福建 等地人称 长江 左近及以北数省为外江,称其人为外江人。参见“ 外江话 ”。

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滂濞

(1).澎湃。浪相击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横流逆折,转腾潎洌,滂濞沆溉。”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滂濞,水声也。”

(2).雨水多。《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濞。” 颜师古 注:“滂濞,雨水多也。”《史记》作“滂沛”。

(3).众盛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骚扰衝蓯其纷挐兮,滂濞泱轧丽以林离。”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滂濞,众盛貌。”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揽胜

尽情将胜景收揽于眼底

泰山揽胜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忧乐

忧愁和欢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忧乐同之,事则从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玄经》不期赏,虫篆散忧乐。”

林霏

树林中的云气。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 清 陈维崧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词:“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巖翠将沉。”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回望

回顾,回头看。《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唐 杜牧 《华清宫绝句》之一:“ 长安 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郭沫若 《歧路》:“他们在船上怕还在从那圆圆的窗眼中回望我呢。”

回顾,回头远看。 南朝 梁简文帝 《镜象》诗:“迴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璫。” 清 杜岕 《烟雨桃花》诗:“渔舟吹篴人,迴望 武陵 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青莲宫

即青莲宇。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常畏俗物来,去避青莲宫。”参见“ 青莲宇 ”。

秋晚

(1).深秋。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 上阳 秋晚萧萧雨, 洛水 寒来夜夜声。” 宋 蔡襄 《慈竹赋》:“借如秋晚霜重兮,万木零零而僵悴。 陇 榆尽兮塞月高,堤枫丹兮 楚 江紫。”

(2).秋日傍晚。 唐 鲍溶 《晚山蝉》诗:“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萧寂

萧条寂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殷 不及 韩 。”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诗:“林中萧寂欵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餘。” 清 方文 《泊池口吊吴次尾刘伯宗》诗:“江城萧寂甚,每过必含辛。”

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烟空

亦作“烟空”。高空;缥缈的云天。 唐 无名氏 《日载中赋》:“禎烟空,耿霄汉,始由度而方映,忽移躔於已旰。” 唐 李白 《上之回》诗:“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夜泊而猿啼霜树,晨征而月在烟空。”

沙尾

滩尾,沙滩的边缘。 唐 杜甫 《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唐 李端 《荆门歌送从兄赴夔州》:“沙尾长檣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宋 范成大 《九月三日宿胥口始闻雁》诗:“扁舟费年华,短缆繫沙尾。”

微闻

(1).隐约听到。《史记·项羽本纪》:“诸将微闻其计,以告 项羽 。”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高宗 更化,微闻其事。”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章:“忽耳畔微闻犬吠声,余念是间殆有村落,遂循草径行。”《“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卖国之反动》:“微闻警厅苟不放出学生,将有学界同盟罢课之事发现云。”

(2).稍稍嗅到。《史记·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薌泽。”

孤征

单身远行。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奉母而孤征,奔父丧於僻壤。逢人问信,覩物伤怀。”

晨暮

早晨和傍晚。《墨子·备城门》:“晨暮卒歌以为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云峤

(1).即 员峤 。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中的仙山。 唐 姚合 《暮春书事》诗:“宿愿眠 云嶠 ,浮名繫锁闈。” 宋 范成大 《寄题郫县蘧仙观四楠》诗:“敢请丹光来万里,为扶 云嶠 驾飞鸿。”

(2).高而尖的山。 唐 杜甫 《忆郑南》诗:“风杉曾曙倚,云嶠忆春临。” 清 厉鹗 《摄山杂咏·舍利塔》:“ 隋文 遗浮图,石函瘞云嶠。”

金门步

谓出入 金马门 。比喻担任官职或担任官职的人。《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若遗 金门 步,见就玉山岑。” 吕向 注:“ 金门 谓 金马门 。言若能遗 金门 步,当见就我此山中也。” 唐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山公 启事罢, 吉甫 颂声传,济济 金门 步,洋洋玉树篇。” 唐 韩翃 《送韦秀才》诗:“好忆 金门 步,功名自有期。”

遗尘

(1).指前人行动所留的痕迹。《后汉书·党锢传序》:“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晋 左思 《魏都赋》:“且 魏 地者,毕昴之所应, 虞 夏 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听离鸞别鵠之音,覩月缺花飞之惨,遗尘在簟,破镜闇然,仰视双翔,能无泪下。”

(2).指残留的灰尘。比喻未尽去除的尘思俗念。《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荡遗尘於旋流,发五盖之游蒙。” 李善 注:“虽遣而未能尽,故曰遗。《中论》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3).指遗弃的灰尘。形容轻微之极。 唐 李白 《陈情赠友人》诗:“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覰朋友若遗尘,没半点话温存。” 明 李东阳 《读唐史》之十二:“其所言者旋已弃如遗尘,过如飘风。”

(4).谓遗弃尘俗;抛弃尘念。 唐 张乔 《题玄哲禅师影堂》诗:“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荡景神宇澄,遗尘太霄逈。” 清 王夫之 《牧万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先生孝自天丰,文因通胜,遗尘云迥,抗志霜清。”

诗文赏析


【原题】:
游下岩寺先是刘宝学约於此相聚既而先进舟遂失胜业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