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渔父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镃 |
释义 | 渔父吟原文竹丝篮里白鱼肥,日落江头换酒归。只恐明朝江雪冻,老妻连夜补簑衣。 诗词问答问:渔父吟的作者是谁?答:王镃 参考注释竹丝古代纸的品种之一。 元 费著 《蜀笺谱》:“ 广都 纸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荣,三曰冉村,四曰竹丝,皆以楮皮为之。” 白鱼(1).即白鲦。 唐 李贺 《感讽》诗之六:“调歌送风转,杯池白鱼小。” 王琦 汇解:“白鱼即今之白鯈,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性好羣泳水面。”参见“ 白鰷 ”。 (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尔雅·释虫》:“蟫,白鱼。” 邢昺 疏:“此衣、书中虫也。一名蟫,一名白鱼,一名蛃鱼,《本草》谓之衣鱼是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元实病目》:“要须玄览照境空,莫作白鱼钻蠧简。” 明 徐渭 《春兴》诗之六:“描写 姬姜 三百句,白鱼儘饱小巾箱。”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收种》:“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彊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輒扬治之。” 日落太阳西沉 江头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明朝〈方〉∶明天 江雪诗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全文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在空旷凄清的背景下突出孤独的渔翁形象,意境寥廓高远,寄寓了作者自身傲世独立的形象,历来被人传诵。 连夜当晚那一夜 连夜动身 簑衣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水浒传》第十九回:“船头上立着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緑簑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身上只披了一件竹叶簑衣,却没有戴竹笠。”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