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赠医者邓献匡
朝代 宋代
作者 杨时
释义

赠医者邓献匡原文

天地一气犹冶甄,埏埴万汇随方圆。
神形九藏通九野,八风中物如戈鋋。
天元玉册有遗义,探索始自三皇前。
桑君越人不世出,鑱石鍼灸谁能传。
贱工增余损不足,往往横夭残天年。
羡君妙龄踵其学,至理隐赜常精研。
闻阴得阳以神遇,反视方术犹蹄筌。
道隅并虀即为饵,车上已有长蛇悬。
嗟予羸苶苦多病,维摩丈室方萧然。
愿君速已天下疾,为予一洗沉病痊。

诗词问答

问:赠医者邓献匡的作者是谁?答:杨时
问:赠医者邓献匡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时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埏埴

(1).和泥制作陶器。《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河上公 注:“埏,和也;埴,土也。谓和土以为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铸金为锄,埏埴为器。”

(2).陶器。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无当之玉盌,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因岸穿二土室,深百餘尺,坚完如埏埴,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 清 赵翼 《报恩寺塔二十四韵》:“轮蹄 精卫 运,埏埴 女媧 摶。”

(3).陶冶;培育。 晋 潘岳 《西征赋》:“土无常俗,而教育定式,上之迁下,均之埏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启》:“遂使庆钟末路,福逮今辰,既预门墻,仍从埏埴,宛得御车之便,无烦拥篲之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他如木犀、山矾、素馨、茉莉、其香之清婉,皆不出兰芷下,而自 唐 以前,墨客槧人,曾未有一语及之者,何也? 游成之 曰:‘一气埏埴,孰测端倪,乌知古所无者,今不新出,而昔常见者,后不变灭哉?’” 清 冯桂芬 《上林少穆师书》:“某菰芦末士,尘露下资,藐是疎芜,渥蒙埏埴。”

万汇

万物

随方

(1).依据情势。《南史·恩倖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 献诚 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於文。”《明史·耿炳文传》:“ 炳文 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

(2).谓按原方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礼 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 胡三省 注:“言诸军各随所来之方散去也。”

(3).不拘何方;任何方面。 宋 秦观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之二:“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问以经语,随方应对,歷歷无误。”

神形

(1).精神与形体。《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

(2).神仙之形体。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弃世俗,飞神形,翔云霄,浮太清。”

(3).指神像。《北史·隋纪上·文帝》:“詔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论。”

九藏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贾公彦 疏:“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称。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为九藏也。”

(2).泛指内脏。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王冰 注:“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形分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神藏於内,故以名焉。”

九野

(1).犹九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汤问》:“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 张湛 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清 顾炎武 《咏史》诗:“中夜视百辰,九野何茫茫?”

(2).九州的土地。《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九野,谓九州之野。”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皇业未昌,九野被豺狼之毒。” 宋 苏轼 《江上值雪》诗:“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八风

(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 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 八音 ”。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 范成大 《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 《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物如

事物的本源。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顾以为必有本体,名曰物如。物如云者,犹净名所谓色如耳。”

戈鋋

(1).戈与鋋。亦泛指兵器。《文选·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鋋彗云。” 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清 顾炎武 《莱州》诗:“礮甲初传造,戈鋋已击屠。”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练兵也,其犹壮士之披甲胄而执戈鋋也。”

(2).借指战争。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无侵,戈鋋不作。” 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诗:“一伻与一校,幸不逢戈鋋。” 清 秦松龄 《满目》诗:“满目红旗载米船,西南何日罢戈鋋。”泛指争斗、冲突。 宋 邵雍 《观棋长吟》:“座上戈鋋尝击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今人意见相左则衷起戈鋋;格调稍殊则眼分青白。”

天元

(1).谓岁时运行之理。《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司马贞 索隐:“言王者易姓而兴,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顺厥意。”

(2). 周 历建子,以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后世以 周 历得天之正道,谓之“天元”。《后汉书·陈宠传》:“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天以为正, 周 以为春…… 周 以天元, 殷 以地元, 夏 以人元。”

(3).算法名。本古代九章方程,相当于今代数中的一元方程式。 宋 秦九韶 《数书九章》、 元 李治 《测圆海镜》、《益古演段》、 朱世杰 《四元玉鉴》,都运用了这种算法。

(4).谓至高无上。《后汉书·陈忠传》:“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刚之位。”

(5).围棋术语。指棋盘最中心之交叉点。

(6). 日本 最高级围棋手的荣誉称号。现 中国 亦有此称号,始于1987年。

玉册

亦作“ 玉策 ”。1.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晋 左思 《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 汪懋麟 《登岱行》:“ 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2).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 ,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 ,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 册书 ”。

(3).珍藏的秘籍。 北周 庾信 《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4).指仙道之书。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 岱宗 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5).花灯名。《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 清 陆果泉 《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自注:“ 士诚 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遗义

(1).谓丧失道义。《韩诗外传》卷二:“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是遗义也。不如去之。”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西池春游》:“姬泪别生曰:‘子慎无见新而忘故,重利而遗义。’”

(2).谓遗漏意义。 宋 刘敞 《离忧赋》:“知陨性之无续兮,畏忝经而遗义。” 梁启超 《哀西藏》:“今所论者,则新约所载各条,遗义颇多,犹不能不有望於后来之补苴也。”

探索

(1) 多方寻求答案;研究

探索究竟

(2) 搜查

已而为敌发觉,探索极严,乃走瑞士。——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三皇

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农或者 * 、地皇、人皇

越人

(1).疏远的人。《商君书·修权》:“故 尧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於治乱之道也。”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与齐民齿,故其人益復自弃,视齐民如越人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以天潢贵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视,亦可谓无心肝人矣。”

(2). 战国 时名医 扁鹊 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越人 见 齐桓 不振之徵於未觉之疾, 箕子 识 殷 人 鹿臺 之祸,於象箸之初。”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吴 客漫陈《豪士赋》,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久不晤,岂精 越人 术耶?”

世出

(1).应时出现。《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才为世出,世亦须才。” 李周翰 注:“贤才为乱世而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 吕延济 注:“世出,谓应时而出也。” 清 吴伟业 《观王石谷山水图歌》:“羡君人材为世出,盛年絶艺须难得。”

(2).不时出现。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唐 之治,在於 贞观 ; 开元 之际,而女祸世出; 天宝 以还,纲纪微矣。”

(3).指家世和生平。 宋 曾巩 《寿安县钱氏墓志铭》:“ 凝之 年七十有七,哭其妻之丧,自为状,次其妻之世出行事,来乞铭。” 宋 叶适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铭》:“公物其世出,詰其昆弟,皆是,亦流涕,饶与钱。”

贱工

(1).技艺不高明的工匠。亦用为对工匠的贬称。《孟子·滕文公下》:“昔者 赵简子 使 王良 与 嬖奚 乘,终日而不获一禽。 嬖奚 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赵岐 注:“谓 王良 鄙贱之工师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梁工说》:“居士曰‘朽墙画墁,天下之贱工,而莫不有师’。”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篇》卷三:“ 春秋 时,伶人贱工皆通於制作之意。”

(2).低贱的工作。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二章:“古代各国,皆行奴隶制度,生产之业,视为贱工故。”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横夭

意外地早死。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有伤贤之政,则贤多横夭。”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且 谊 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三国演义》第五一回:“ 周瑜 孺子,料必横夭,再不敢正覷我兵!” 苏曼殊 《绛纱记》:“以眇躬为书中关键,亦流离辛苦,幸免横夭。”

天年

(1) 自然的寿数

尽其天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方〉∶年成

今年天年不好,粮食收成少

(3) 〈方〉∶时期;时代

这种打仗的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妙龄

妙年,多指女子的青春时期

至理

(1) 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精研

精心钻研

精研古典文学

神遇

谓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语出《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陆德明 释文引 向秀 曰:“暗与理会谓之神遇。”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传也。”

方术

古时指方士求仙、炼丹的方法;也指医、卜、星、相等技术

蹄筌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麤,摈落蹄筌,方穷至理。” 清 毕沅 严长明 《寿王述庵联句》:“幽思吞卦画,妙解证蹄筌。”

(2).指水产和野味。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世人竞翊开华筵,广徵水陆穷蹄筌。”

道隅

犹路边。《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向来道隅有卖饼人。” 宋 王庭珪 《送骆仲武》诗:“谁能负弩当道隅,终日与尔为前驱。” 明 李东阳 《赠彭氏望》诗之二:“我诗世不好,见者掷道隅。”

长蛇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

(3).喻指贪残凶暴者。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参见“ 封豕长蛇 ”。

(4).古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五》:“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以备百戏。”

(5).指 长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诸王自述》:“夫 长江 者,古号为长蛇, 湖北 为头, 安省 为中,而 江 南为尾。”

维摩丈室

佛教语。 维摩诘 居士的方丈室。室虽只有一丈见方,其所包容极广。《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长者 维摩诘 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坐,高广严净,来人 维摩诘 室,其室广博,包容无所妨碍。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 维摩 丈室走终日, 长房 缩地称仙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或是 维摩 丈室,偶留天女散花。”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病痊

病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天石 固不信轮迴者,病痊以后尝举以告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