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萤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萤原文每自不禁愁,萤光又见流。 漫云能烛夜,底事更催秋。 背月偷荧耀,因风托去留。 昨年已感触,今夕忆从头。 诗词问答问: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 参考注释不禁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萤光(1).萤火虫发出的光。 唐 韦承庆 《直中书省》诗:“萤光向日尽,蚊力负山疲。” 宋 徐照 《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诗:“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於柳堤蓼渚间。” (2).借指磷光。 李瑛 《钻石》诗:“钻石的河,钻石的山,月光下,到处闪着萤光的幽蓝。” 漫云别说,不要讲。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仇西华 《哀悼黄家坝牺牲诸同志》诗:“漫云 * 千家悦,那料曇花一现空。” 烛夜(1).照亮黑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毓 问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管辰 《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及其在昼,明不如镜。”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物轨》:“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澣尘。” 宋 范成大 《题径山寺楼》诗:“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2).鸡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鷄一名烛夜。”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鷄名烛夜,又曰翰音。” (3).神话中的花名。参见“ 烛夜花 ”。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荧耀微光。《文子·上德》“故人不小觉,不大迷” 宋 杜道坚 缵义引旧注:“执荧耀而方太阳,非迷若何?” 去留离开或留下 去留自己选择 昨年去年。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即如昨年,皇上以虏贼内犯,特勑廷臣,集议防虏之策。” 鲁迅 《集外集拾遗·今春的两种感想》:“昨年 东北 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感情 他在这方面深有感触 今夕今晚;当晚。 晋 左思 《蜀都赋》:“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 郭沫若 《落叶》:“风雨潇潇着的今夕。” 从头(1) 从开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2) 重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