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奉送世美归阳羡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沈辽 |
释义 | 奉送世美归阳羡原文我昔求为阳羡令,轻舟已有鸱夷兴。 最爱铜棺山峻极,自结篮舆陟云径。 铜棺山插南斗魁,下视群峰如突犀。 太湖千里在眉睫,高深从此穷攀隮。 欣然有意即独往,明月夜夜眠荆溪。 当时便可跨黄鹄,何意人间同木鸡。 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齐山西。 故人多谢姚夫子,数枉车马来山蹊。 秋风忽指阳羡去,欲脱黄绶躬锄犁。 人生衣食苟自足,何为卑辱趣尘泥。 田间九月白酒熟,鲈鱼正肥多置篦。 老夫为君更破戒,临风引领长江堤。 诗词问答问:奉送世美归阳羡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注释1. 四库本作官,下同 参考注释阳羡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宜兴 ,在今 江苏 。 秦 汉 时称 阳羡 ,故名。 宋 梅尧臣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 越 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轻舟狭长的,两舷弯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轻质材料(如树皮、兽皮、帆布、轻质木料、轻金属)制成 一叶轻舟 鸱夷(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峻极(1).《礼记·中庸》:“发育万物,峻极於天。” 郑玄 注:“峻,高也。” 孔颖达 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后以“峻极”谓极高。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嵩 岱 不託地,则不能竦峻极,概云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西望双峯峻极,氤氲云表者, 大明山 也。” (2).谓极为陡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久之别,已下午,遂从右上,小径峻极,令其徒偕。” (3).形容书法的劲挺峭拔。《宣和书谱·张顗》:“ 公权 之学出於 颜真卿 ,加以盘结遒劲,为时所重,议者以谓如惊鸿避弋,饥鹰下鞲,盖以言其风骨峻极,而少和淑之气焉!” (4).古寺院名。在 嵩山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诗:“却望 峻极 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 少林 ,漱濯整冠幘。” 自结主动攀附、缔交。《宋书·恩倖传·阮佃夫》:“朝士贵贱,莫不自结,而矜傲无降意,入其室者,唯 吴兴 沉勃 、 吴郡 张澹 数人而已。”《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自 璋 镇 东川 ,未尝与 知祥 通问,於是 璋 始遣人求婚以自结。”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义自结人主。” 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晷 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 清 方文 《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南斗(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张守节 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 刘逵 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 清 袁枚 《新齐谐·飞星入南斗》:“君辈不知天文者,虽见飞星入南斗亦无害。” 郭沫若 《南海劳军》诗:“天际 雷池 谁敢越?酌将南斗寿京华。”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隋书·高帝纪上》:“ 尉迥 猖狂,称兵 鄴邑 ,欲长戟而指北闕,强弩而围南斗。”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便使储胥富 五羊 ,要持节鉞指南斗。” 下视(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近在眼前 高深水平,程度等不一般,超出平常(多指学问、技术的造诣) 他有高深的学问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攀隮见“ 攀躋 ”。 欣然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规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宋将军欣然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独往(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夜夜(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这里纳凉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当时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黄鹄(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何意(1).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闻声仍打 逡 , 范 唤问:‘何意打我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木鸡(1).《庄子·达生》:“ 纪渻子 为王养鬭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识安闲,形容审定……其犹木鷄不动不惊,其德全具,他人之鸡,见之反走。”后因以“木鸡”喻指修养深淳以镇定取胜者。 唐 白居易 《礼部试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静而得者,故木鸡胜焉。”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须一精神似木鸡待鬪,还须解弄丸机彀。” (2).木制能飞的鸡。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 墨子 刻木鸡以厉天,不如三寸之车鎋。” (3).用以比喻呆笨或发愣之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问时,那 罗荣统 呆似木鸡,一句话也説不出。” 李玉林 《难忘的会见》:“﹝我们﹞像木鸡似的楞了半天。” 飘飘(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如一相同;一致;没有差别 始终如一 表里如一 尔来自那时以来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卜室选择居室。 宋 沉辽 《奉送世美归阳羡》诗:“飘飘数年如一梦,尔来卜室 齐山 西。”《明史·张可大传》:“ 可大 约束旗尉,捐俸助之,卜室处其妻子。” 齐山山名。 唐 时属 池州 (在今 安徽 贵池 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 江 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暉。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后人诗文中言及“齐山”,多用此典。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齐山 置酒菊花开, 秋浦 闻猿 江 上哀。”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与 牧之 高会, 齐山 诗酒, 謫仙 同载, 采石 风涛。”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多谢(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夫子(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车马(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秋风秋天的风 黄绶(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锄犁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人生(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衣食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自足(1) 自我满足 (2) 自己觉得满意 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卑辱(1).卑微屈辱。《管子·形势》:“臣下随而不忠则卑辱困穷。”《列子·杨朱》:“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 宋 叶适 《时斋记》:“荣宠艳丽矣,禄位酣美矣,而有甘澹泊,安卑辱以自终其身者,大则范世纪俗,小则委己顺命。” 明 薛惠 《效阮公咏怀》诗:“卑辱诚未远,祸乱岂在多。” (2).辱没。《汉书·匈奴传下》:“ 汉 虽彊,犹不能兼并 匈奴 ,奈何乱先古之制,臣事於 汉 ,卑辱先单于,为诸国所笑!” 尘泥(1).犹尘土。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三:“尘泥翳泉井,荆棘败禾粟。” (2).喻卑下。 宋 苏舜钦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田间(1) 田地里 田间劳动 田间管理 (2) 农村;乡间 九月(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白酒中国通常用大米、高粱等通过酿造和蒸馏所得的一种烈酒 老夫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破戒(1) (2) 信徒或教徒违反宗教戒规 (3) 戒烟、戒酒以后重新吸烟、喝酒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引领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样子 如有不嗜 *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设朝,士民皆喜;依圣治事,民皆引领。——《武王伐纣平话》 江堤亦作“ 江隄 ”。沿江的堤岸。《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自与百餘人袍骑,将万钧弩三四张,宿江堤上。” 唐 白居易 《浦中夜泊》诗:“闇上江隄还独立,水风霜气夜稜稜。” 唐 郑谷 《曲江春草》诗:“花落江堤蔟暖烟,雨餘草色远相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