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下河叹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下河叹原文下河十岁九被涝,今年洪水乃异常。 五坝平分势未杀,高堰一线危骑墙。 宝应高邮受水地,通运一望成汪洋。 车逻疏泄涨莫禦,河臣束手无良方。 秋风西北势复暴,遂致冲溃田禾伤。 哀哉吾民罹昏垫,麦收何救西成荒。 截漕出帑敕大吏,无遗宁滥丁宁详。 百千无过救十一,何如多稼歌丰穰。 旧闻河徙夺淮地,自兹水患恒南方。 复古去患言岂易,惄焉南望心徬徨。 诗词问答问:下河叹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三 2. 抚臣奏云今岁麦收较稔故遇灾而市粜未涌故云 参考注释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洪水(1) 水体上涨或泛滥,盖没了平常不在水下的陆地 光遭洪水。——唐· 李朝威《柳毅传》 涓滴细流变成一股流水,然后变成洪水 (2) 指屡次淹浸威尼斯中部的大水 (3)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 异常(1) 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 异常现象 (2) 非常 任职期间异常紧张 平分对等均分;对半分 平分土地 一线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骑墙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 宝应指河图、洛书一类表示天命的祥瑞。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三》:“有天下,有大国。宝应出,福德聚,主天下。宝应不出,福德不聚,主大国。” 高邮借指 江苏 高邮 王念孙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学说例》:“ 高邮 以其絶学释 姬 汉 古书,冰解壤分,所无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水地(1).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建国,水地以县。” 郑玄 注:“於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 孙诒让 正义:“水地以县者,将建国,必先以水平地,以为测量之本。” (2).泛指地理形势。《吴子·料敌》:“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 (3).特指水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盖 汉 沔水 自下,有 沧浪 ,通称耳……渔父歌之,不违水地。” (4).犹水田。 丁玲 《田保霖》:“ 靖边 土质太薄,不适宜耕种,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实在困难。” 华山 《碉堡线上·第一张抗日布告》:“﹝ 黑三 ﹞不出两年,竟搞下一座花院子,六七亩临河水地。” 通运谓通航运输船只。《晋书·怀帝纪》:“始修 千金堨 於 许昌 以通运。” 宋 苏轼 《书汴河斗门》:“得转运使以 汴河 水浅不通运,请筑塞两河斗门。” 一望(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汪洋(1) 形容水势浩大,宽广无边 (2) 形容人的气度宽宏或文章气势磅礴 河臣指河道总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来沿 河 州县,本归 河 臣兼辖,员缺仍会 河 臣题补,遇有功过, 河 臣亦应举劾,尚无呼应不灵之患。’” 束手(1) (2) 捆住了手,比喻毫无办法 束手无策 (3) 指不抵抗;投降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良方(1) 药效好的处方 (2) 好计划 (3) 好策略 秋风秋天的风 西北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田禾(1).泛指庄稼。《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雹打田禾,风吹稼穡,以此悦我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狗﹞践踏得那田禾不成样子。”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这几天却下雨了,对于田禾,已经太迟,不过天气倒因此凉爽了不少。” (2).指谷物。《元史·太祖纪》:“未几,帝伐 蔑里乞 部,与其部长 脱脱 战於 莫那察山 ,遂掠其资财、田禾,以遗 汪罕 。” 昏垫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 麦收收割麦子 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大吏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无遗一点不遗留 屠戮无遗 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百千成百上升,极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无过(1).没有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记·蒙恬列传》:“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文献通考·经籍五》:“诗发乎情者也,而情之所发,其辞不能无过。” (2).没有超过。《史记·苏秦列传》:“夫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婬欲。”《金史·乐志上》:“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过。 唐 白居易 《白发》诗:“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陈德甫 ﹞无过在解舖里上些帐目,管些收钱举债的勾当。” (4).犹不如,比不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俺天生的快手贼无过。衙舍里消消没的睃,扛酒去前坡。” 十一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新中国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丰穰1.犹丰熟。 2.犹丰满;肥沃。 旧闻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水患由于水涝引起的灾害 变水患为水利 南方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或国家(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诸葛亮《出师表》 复古恢复古代的制度、风尚、观念等:学习古代文化,不是为了~,而是古为今用。徬徨1.徘徊。来回行走。《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并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苏遏》:“一更已后,未寝,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宁貌。 明 李东阳 《夜过仲家浅闸》诗:“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拼命挣扎了许久,急得汗出如浆,心也徬徨无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