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过青州五首·其四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何吾驺 |
释义 | 过青州五首·其四原文早忆还家日,虚窗石几凉。 以兹幽思剧,其奈客途长。 在处忧风雨,所经少稻梁。 梦魂能识路,高枕是吾乡。 诗词问答问:过青州五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何吾驺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还家(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石几(1).古代登车时用的垫脚石,其形似几。《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 唐 贾公彦 疏:“此几谓将上车时而登。若王后则履石,大夫、诸侯亦应有物履之,但无文;以言今人犹用臺,是石几之类也。” (2).石制的几桌。 元 黄庚 《棋声》诗:“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 幽思(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其奈亦作“ 其那 ”。怎奈;无奈。 唐 刘禹锡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虚逢好阳艳,其那苦昏懜。”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明 刘基 《移梅亭》诗:“月凉夜色清如水,其那楼头玉笛哀。” 客途亦作“ 客涂 ”。客行途中。 宋 陆游 《感昔》诗:“负琴腰剑成三友,出 蜀 归 吴 歷百城。最是客途愁絶处, 巫山 庙下听猿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吾与你本是一面不曾相识,怜你客途,过为拯救,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 明 万泰 《留别董四来》诗:“客涂相见即相亲,总是凄凉梦里人。”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孙四明》诗之二:“客途思所歷, 吴 越 山水乡。” 在处到处;处处。 唐 张籍 《赠别王侍御赴任陕州司马》诗:“京城在处閒人少,惟共君行并马蹄。” 宋 欧阳修 《与王龙图书》:“所云少朋儔宴处为乐,此乃在处皆然,何独 济 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本出 顺州 南河县 ,今在处有之。” 风雨(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高枕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