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鹧鸪天 场州平山堂,今为八哈师所居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齐贤 |
释义 | 原文乐府曾知有此堂。路人犹解说欧阳。 堂前杨柳经摇落,壁上龙蛇逸杳茫。 云澹泞,月荒凉。 感今怀古欲沾裳。 胡僧可是无情物,毳衲蒙头入睡 诗词问答问:《鹧鸪天 场州平山堂,今为八哈师所居》的作者是谁?答:李齐贤 参考注释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许用德制乐府。——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路人(1) 行人,过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视若路人 解说(1) 口头上解释说明 详细解说 (2) 以评注说明或解释 欧阳——复姓 堂前(1).正房前面。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正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翠莲 ﹞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 (3).代指母亲。《宋史·列女传·陈堂前》:“ 陈堂前 , 汉州 雒县 王氏 女,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 杨柳(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摇落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龙蛇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杳茫(1).渺茫;迷茫。 唐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诗:“林前风景晚苍苍,林下怀人路杳茫。”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常言道杳茫神鬼事,哥哥也知他在那里。” 清 张文光 《野月》诗:“野旷烟初歇,孤辉更杳茫。” (2).指渺茫的天际。 宋 苏轼 《和陶渊明<拟古>》之四:“ 卢生 与 若士 ,何足期杳茫。” 澹泞(1).清深貌。一说水流动貌。《文选·木华<海赋>》:“泱漭澹泞,腾波赴势。” 李善 注:“澹泞,澄深也。”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皎晶如练,清明在空。俯睇冲融,得 渭 北之飞雁;斜窥澹泞,见 终南 之片石。” 唐 白居易 《送客回晚兴》诗:“参差乱山出,澹泞平江静。” (2).和舒;荡漾。多形容春天的景色。 宋 范成大 《题徐熙杏花》诗:“老枝当岁寒,芳蘤春澹泞。” 荒凉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怀古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 赤壁怀古 胡僧古代泛称西域、北地或外来的僧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刼问胡僧。” 仇兆鳌 注引 曹毗 《志怪》:“ 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极深,悉是灰墨,无復土。以问 东方朔 ,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问西域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计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其门曰:‘适有胡僧到无?’ 布 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宣和遗事》后集:“及入寺门,见有石鐫二金刚,并拱手对立。又见 胡 僧出迎。” 可是(1) ——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他虽然有病,可是仍继续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错了 (3) 真是;实在是 要论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气,可是百里挑一。—— 杨朔《三千里江山》 (4) 却是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 (5) 是否 却从鼻尖跑下,又用冷舌头来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亲爱。——鲁迅《野草》 (6) 还是 你这鱼是卖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 情物指思想内容。《南齐书·文学传·陆厥》:“意者亦质文时异,古今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於章句。” 毳衲毛织衲衣,僧人所服。 宋 陆游 《赠枫桥化城院老僧》诗:“毳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纊两重,又加毳衲、駞茸之裘。” 入睡睡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