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正会诗 |
朝代 | 魏晋 |
作者 | 曹植 |
释义 | 正会诗原文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 燕此高堂。 尊卑列叙。 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 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 中坐腾光。 珍膳杂沓。 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 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 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 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 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 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 寿若东王。 诗词问答问:正会诗的作者是谁?答:曹植 参考注释初岁古以腊日为岁终,祭祀送岁。腊日的次日,称为“初岁”。 汉 代以后,沿用 夏 历,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泛指一年之初。《大戴礼记·夏小正》:“初岁祭耒,始用畼。”《史记·天官书》:“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三国 魏 曹植 《元会》诗:“初岁元祚,吉日惟良。”《初学记》卷三引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初岁。” 吉日(1) 吉利的日子;好日子 良辰吉日 (2) 农历每月初一 惟良贤良;贤能的官吏。语出《书·君陈》:“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藩》诗:“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 嘉会(1).谓众美相聚。《易·乾》:“亨者,嘉之会也……嘉会足以合礼。” 孔颖达 疏:“言君子能使万物嘉美集会,足以配合於礼,谓法天之亨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絶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2).欢乐的聚会。多指美好的宴集。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后蜀 毛文锡 《浣溪沙》词:“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妬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汉 贾谊 《治安策》:“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晋书·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莲贞仙子》:“生辞以量不能胜。女笑曰:‘嘉会甫始,必当尽醉。’” (3).昌盛的际会。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 晋 潘岳 《西征赋》:“遭千载之嘉会,皇合德於乾坤。”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高堂(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尊卑(1).贵贱;位分的高低。《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隋书·音乐志上》:“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 (2).指长辈和晚辈。《礼记·乐记》:“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后汉书·乌桓传》:“婿随妻还家,妻家无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她也很生气,头一回见面,说话这么不客气,简直不拿她当婶婶看待,没有个长幼尊卑。” 列叙(1).依次叙述。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列叙时人,録其所述。” (2).按照顺序排列。《宋书·后妃传序》:“后宫列叙,準尚书令,銓六宫。”《宋史·乐志十三》:“凝旒在御,列叙爰分。” 有章(1).有法度,有文采。《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郑玄 笺:“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杨伯峻 注:“有章,犹今言有条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 (2).有所显示。《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衣裳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鲜洁亦作“ 鲜絜 ”。洁净无瑕疵。《荀子·宥坐》:“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 汉 刘向 《说苑·杂言》:“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秋江有芙蓉,颜色好鲜洁。”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身所御者,疏布縞衣,补纫至再三,而澣濯必使其鲜洁。” 吴组缃 《山洪》十:“ 香炉峰 的顶上盖着一层稀薄的雪,山身现出明丽鲜洁的宝蓝颜色。” 黼黻(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 (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非国语>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復黼黻河汉,藻饰川岳。”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 (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玄黄(1).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潘尼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2).指天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 明 宋濂 《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 (3).泛指颜色。《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唐 欧阳詹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 晋 陆云 《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 (5).指彩色的丝织物。《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 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文选·张衡<思玄赋>》:“献环琨与深縭兮,申厥好以玄黄。” 刘良 注:“以玄黄之繒,申其好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曡,把红丝为聘。” (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 晋 道恒 《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録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復甄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 (7).《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二龙搏鬦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云笈七籤》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 陈毅 《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 淮南 、 淮北 遍玄黄。” (8).指战乱。 清 春梦生 《维新梦》:“玄黄世界羣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 (9).马病貌。《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 唐 王建 《闻故人自征戍回》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清 方文 《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马意凄楚,嗟尔玄黄瘦如许!” 郁达夫 《赠王沉》诗:“鳶肩火色长如此,我马玄黄又日曛。” (10).指有病的马。 晋 陆机 《七徵》:“策玄黄於榛险,凭穴岩而放言。”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玄黄已疲,奚復骋乎千里;轮囷则疴,焉得用於九重。” (11).指古代传说中五天帝的中央之帝。《楚辞·王逸<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洪兴祖 补注:“玄黄,中央之帝也。” (12).道教指称水银和铅液化融合后的液体,为合成丹药的一种原料。《云笈七籤》卷六五引《金丹诀·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 清酤清酒。《诗·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賚我思成。” 毛 传:“酤,酒。”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对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 唐 王维 《鱼山神女祠歌·迎神曲》:“陈瑶席,湛清酤。” 前蜀 韦庄 《对酒赠友人》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盈爵犹满怀。 唐 刘得仁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留客挥盈爵,抽毫咏早鸿。” 中坐(1).宴会中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坐,酒酣将出。”《晋书·祖逖传》:“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 (2).座中;座间。《文选·江淹<拟颜延之侍宴>诗》:“中坐溢朱组,步櫩簉琼弁。” 吕延济 注:“中坐,谓座中也。”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清 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词:“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3).谓放置在当中。 晋 左思 《蜀都赋》:“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垒中坐,肴槅四陈。” (4).谓坐在半路上。《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吕延济 注:“中坐,半山坐也。” 指星犯帝座。《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羣下从谋也。”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也。” 腾光闪射出光彩;光华四溢。《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三国 魏 曹植 《元会诗》:“清酤盈爵,中坐腾光。”《梁书·张率传》:“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 珍膳珍贵的食物。《周礼·天官序》“膳夫” 汉 郑玄 注:“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膳。”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论又云:嘉肴珍膳,虽所未尝,尝必美之,适於口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珍膳以夸厚味而无所益於生。”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由是八音繁会,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杂沓亦作“ 杂遝 ”。纷杂繁多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唐 杜甫 《丽人行》:“簫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骄奢》:“其暴殄之最甚者,莫过於 吴门 之戏馆,当开席时,譁然杂遝,上下千百人,一时齐集,真所谓酒池肉林,饮食如流者也。” 茅盾 《路》五:“接着是杂沓的脚步声,接着是窗玻璃响。” 充溢充满洋溢 周身充溢着青春的光彩 圆方(1).古代盛菜肴的器具。《文选·张衡<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善 注:“圆方,器也。” 汉 王粲 《公讌》诗:“佳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清 钱谦益 《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肴具圆方杂醢熬,白衣今日送衡茅。”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以“圆方”代称天地。语出《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唐 刘禹锡 《楚望赋》:“圆方相涵,游气杳冥。” (3).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委曲》:“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宋 范仲淹 《金在熔赋》:“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笙磬(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悲歌哀声歌唱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乐府诗集·悲歌行》 厉响激出音响。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飞声激尘,依威厉响。” 晋 潘岳 《射雉赋》:“伊义鸟之应敌,啾擭地以厉响。”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四:“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逯钦立 校注:“励响,激出音响,指急啼。” 咀嚼(1)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清商(1).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师旷 曰:‘不如清徵。’”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诗:“清商欲尽奏,奏苦血霑衣。” (2).谓秋风。 晋 潘岳 《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元 范梈 《奉同元学士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诗:“况值杪秋令,清商动凉幕。”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书寄用渊明九日闲居韵》:“清商发林际,颯颯动秋声。” 视文同“眎文”。告示的文辞。 仰瞻仰望;追慕。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仰瞻城閾,俯惟闕庭。”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序》:“仰瞻昔贤,犹駑蹇之视天驥。” 清 姚鼐 《长椿寺观明刘孝纯太后画像》诗:“仰瞻后像非副褘,却号菩萨佩瓔络。” 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欢笑因欢乐而产生笑声 欢笑的人群 未央未已;未尽 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 此恨未央 皇室皇家,皇帝内室 皇室成员 荣贵荣华富贵。《汉书·王莽传上》:“父子之亲天性自然,欲其荣贵甚於为身。” 唐 杜甫 《贻阮隐居》诗:“足明 箕 潁 客,荣贵如粪土。”《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满腹锦绣,胸藏经纬,求取功名,一定身荣贵。” 东王(1). 春秋 时 周敬王 的别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周 之亡也,其三川震。今 西王 之大臣亦震,天弃之矣。 东王 必大克。” 杜预 注:“ 子朝 在 王城 ,故谓 西王 。 敬王 居 狄泉 ,在 王城 之东,故曰 东王 。” (2).指仙人 东王公 。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於 东王 。” 唐 李贺 《马诗》之七:“ 西母 酒将阑, 东王 饭已乾。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七:“电笑何妨再一回,忽逢 玉女 諫书来。 东王 万八千驍尽,为报投壶乏箭材。”参见“ 东王公 ”。 (3). 太平天囯 杨秀清 的封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 天王 降旨詔众官曰:‘尔为官者,须知尔 东王 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尔等皆当欣遵。’”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之十九:“忽闻街上击铜鉦,令出 东王 耳共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