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唐珏 |
释义 | 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原文渐沧浪、冻痕消尽。琼丝初漾明镜。 鲛人夜翦龙髯滑,织就水晶帘冷。 凫叶净。 最好似、嫩荷半卷浮倩影。 玉流翠凝。 早枯豉融香,红盐和雪,醉齿嚼清莹。 功名梦,曾被秋风唤醒。 故人应动高兴。 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空对景。 奈回首、姑苏台畔愁波暝。 烟寒夜静。 但只有芳洲,苹花共老,何日泛归艇。 诗词问答问: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的作者是谁?答:唐珏 参考注释沧浪(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消尽(1).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 鲁迅 《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琼丝形容莹洁的丝状物。 唐 刘禹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雪蕊琼丝满院春,衣轻步步不生尘。” 元 商衟 《梁州第七·戏三英》套曲:“玉帘灯细捻琼丝,金莲灯匀排艷葩,栀子灯碎剪红纱。” 明镜(1) 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谦恭礼节的明镜 (2) 明察;明鉴 今提五个首级首告,望相公老爷明镜。——《古今小说》 鲛人(1).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杨慎 《升庵诗话·子书传记语似诗者》引《韩诗外传》:“ 荆山 不贵玉,鮫人不贵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 杜甫 《雨》诗之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织杼悲。” 端木蕻良 《女神》:“海的女神带着鲛人和蜃女,在绿色的云片里嬉戏。” (2).捕鱼者,渔夫。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饔人受鱼鮫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仇兆鳌 注:“鮫人,捕鱼者。”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龙涎,﹞鮫人採之,以为至宝。” 龙髯亦作“ 龙髥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水晶帘(1).见“ 水精帘 ”。 (2).词牌名。即《江城子》。参见“ 江城子 ”。 最好(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倩影比喻身材美好,亭亭玉立(多指女子) 玉流清澈的流水。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红盐(1).红色粉末。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药囊除紫蠹,丹灶拂红盐。” (2).食盐的一种。 宋 苏轼 《橄榄》诗:“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徐师川 云:‘……世只疑红盐二字,以为别有故事,不知此即《本草》论盐有数种: 北海 青, 南海 赤。橄欖生於 南海 ,故用红盐也。’” 清 曹寅 《麦炒》诗:“油瞿焙磨出僧家,细糝红盐滴乳花。” 清莹洁净透明。 唐 柳宗元 《<愚溪诗>序》:“清莹秀澈,鏘鸣金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寺僧导观法雨泉,清莹可爱。” 巴金 《秋》八:“ 淑华 的声音愈唱愈清朗,好像一股清莹的春水流过山涧。” 沉从文 《新湘行记》:“满潭绿水,清莹澄澈,反映着一碧群峰倒影。”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秋风秋天的风 唤醒促醒;弄醒 五点半就被起床号唤醒了 早上唤醒我 故人(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高兴(1) 愉快而兴奋 见到你我很高兴 (2) 喜欢做某事 你不高兴去就甭去了 (3) 高雅的兴致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唐· 杜甫《北征》 悠然(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世味(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浑如非常像;酷似 里旧指有旧交的乡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僕在 江 南为学士日,一里旧齎一宝带,託僕投执政。” 对景(1).对着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园》诗:“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 (2).比喻两相符合;对路。《红楼梦》第三三回:“ 袭人 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家説这戏唱得对景。”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姑苏台亦作“ 姑胥臺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寒夜寒冷的夜晚。《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宋 孝武帝 《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 梁武帝 《织妇》诗:“调梭輟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诗:“寒夜阴云起,疎林宿鸟惊。” 只有(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王逸 注:“芳洲,香草藂生水中之处。” 唐 郑愔 《采莲曲》:“不觉芳洲暮,菱歌处处闻。” 清 王夫之 《春尽》诗之二:“杂甸与芳洲,当时不可留。” 何日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