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清晖楼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清晖楼原文寒山别墅里,高阁曰清晖。 是日重来赏,春光正入微。 含漪讶波立,落影认峰飞。 那更因天绘,劳劳辨是非。 诗词问答问:清晖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 参考注释寒山(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别墅在风景区或在郊区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高阁(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清晖(1).明净的光辉、光泽。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双鸞游兰渚,二离扬清暉。”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仪 《南浦》词:“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暉别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兰桂有芬,清暉自远。”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徐詹事》:“灵旗动虚无,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重来(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入微指达到非常精细微妙的程度 表情细腻入微 天绘亭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绘亭记》:“ 昭州 山水佳絶,郡圃有亭名 天绘 。 建炎 中, 吕丕 为守,以 天绘 近 金国 年号,思有以易之。时 徐师川 避地於 昭 , 吕 乞名於 徐 ,久而未获。復乞於 范滋 ,乃以‘清辉’易之。一日 徐 策杖过亭,仰视新榜,復得亭记於积壤中,亟使涤石,视之乃 丘濬 寺丞所作也。其略云:‘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 ,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可为一笑。’考 范 易名之日,无毫髮差也。” 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一说惆怅忧伤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非(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