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解佩令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王哲 |
释义 | 解佩令原文害风王三,前时割税。为酒爱、饮中沉醉。 往往来来,眼前事、全然不记。 与仁人、当街打睡。 腋袋头巾,尽皆遗弃。 有经文、里面诀秘。 深谢明公,发善心,与予拈起。 解*令、报贤好意。 诗词问答问:解佩令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参考注释害风谓得了疯病。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看这人絮叨叨,埋怨谁来,莫非害风了。” 前时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宋 晏几道 《踏莎行》词:“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懽犹计前时共。” 潘漠华 《雨点》:“站在门口探头向房内一看,前时那个伙计迎身出来。” 沉醉(1) (2) 大醉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 李清照《如梦令》 沉醉在节日的欢乐里 往往来来谓多次往返。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在再版《引玉集》,因为重排序文,往往来来,从去年底到现在,才算办妥,足足四个月。” 叶紫 《夜哨线》三:“传令兵往往来来地奔驰着,喘息不停的。” 眼前(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然不见“ 然否 ”。 仁人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当街(1) 临近街道 (2) 〈方〉∶街上 打睡睡觉 卧于花间,多打睡一会儿 头巾裹头用的布巾 尽皆全都,完全。《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水浒传》第六七回:“其餘人等,撇下陷车,尽皆逃命去了。” 遗弃不顾情感、忠诚或义务的约束而抛弃;抛弃应赡养或抚养的亲属 经文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 里面内部或围起来的地方或空间 看台里面往往有一种舒适惬意的气氛 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东观汉记·邓禹传》:“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唐 元稹 《酬李十六》诗:“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得明公提携,万千之幸!” 发善谓行赏。《管子·幼官》:“发善必审於密,执威心明於中。” 尹知章 注:“发善,谓行赏。” 贤好贤淑美好。《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 汉 王逸 注:“姱,好貌。言己思得贤好之巫,使与日神相保乐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