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滁州邵子发同年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寄滁州邵子发同年二首原文年来万事付禅宗,两鬓虽青心已翁。欲借一廛希许子,更将五斗继无功。 春来行乐君应厌,老去裁诗我未工。 闻道琅邪山色好,为题新句寄清风。 诗词问答问:寄滁州邵子发同年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万事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禅宗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宗派,着重以静虑和高度冥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一廛(1).古时一夫所居之地。《周礼·地官·遂人》:“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莱百畮。” 孙诒让 正义:“古制田百畮而中有廛,因谓百畮之地为一廛。”《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2).泛指一块土地,一处居宅。 唐 柳宗元 《柳长侍行状》:“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室以聚其族属。” 宋 范成大 《南徐道中》诗:“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五斗(1).见“ 五斗米 ”。 (2).即五星。《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梁丘子 注:“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参见“ 五星 ”。 无功没有功劳 行乐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老去(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裁诗作诗。 唐 杜甫 《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宋 沉遘 《西舍》诗:“少年裁诗喜言老,谁知老大都无心。” 清 吴兆骞 《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裁诗每题白团扇,纵酒惟赌青羔裘。” 闻道(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琅邪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1.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 (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 ,翠色披满襟。” (3)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海,南有 琅邪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琅邪 ,臺名也,在 渤海 间。” (4)指 秦 琅琊 刻石。 金松岑 《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山色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 唐 张籍 《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诗:“迴首吟新句,霜云满 楚 城。”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博书》之三:“承示新句,但知嘆愧。”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纳凉》:“且復哦新句,相嘲 饭颗山 。”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