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堂后梅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遂 |
释义 | 堂后梅原文阿母亲栽白玉堂,分明雪色变青黄。不须徙倚横枝看,留作江南第一香。 诗词问答问:堂后梅的作者是谁?答:王遂 参考注释母亲(1) (2) 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 (3) 对给予养育之恩的人或物的敬称 祖国,我的母亲 白玉堂(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2).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分明(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色变脸色改变。表示惊惶不安。《史记·刺客列传》:“至阶, 秦舞阳 色变振恐,羣臣怪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杲 还,亡釵,不敢言而色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剑侠》:“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三:“ 唐某 闻予言,不觉色变,顿易其豪悍之口吻。” 青黄(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独徒倚以仿徉。——《楚辞·哀时命》 徙倚久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横枝(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留作留待以后用或有特别需要时用 房里这块地方留作游戏室 江南(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第一(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