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
朝代 宋代
作者 苏辙
释义

原文

昨夜窗宿鸿泽,窗再来遂如窗归。
却行窗虽唝拙,乘险谅亦非。
谁言淮阴近,阻此骇浪飞。
长风径千里,蛟蜃相因依。
眇然恃一叶,此势安可违。
冒涉彼何人,勇决生虑微。
欲速有不达,鱼腹岂足肥。
风帆尚可转,野庙谁能祈。
但当拥衾睡,慎闭窗与扉。
夜闻声尚恶,起视聊披衣。

诗词问答

问:《次韵子瞻发洪泽遇大风却还宿》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鸿泽

(1).巨大的恩泽。多指皇恩。 唐 韦承庆 《上东宫启》:“荡荡鸿泽,霑濡不已。”《旧唐书·玄宗纪上》:“爰承后命,载阐休期,总军国之大猷,施云雨之鸿泽。” 清 查慎行 《十二月初四日恭闻大行皇帝于十一月十三日宾天》诗:“功高参赞道弥纶,鸿泽靡涯造化均。”

(2).古泽名。 汉 李尤 《鸿池陂铭》:“ 鸿泽之陂 ,圣王所规,开水东注,出自城池。”参见“ 鸿隙陂 ”。

再来

(1).再一次来。《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

(2).谓连续的动作或事。如:再来一盘棋。再来一碗汤。

却行

亦作“却行”。1.倒退而行。《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 太公 。”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峨鬟佇立,敛袂却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謡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

(2).指能倒走的小动物,如蚯蚓之属。《周礼·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连行、紆行……谓之小虫之属。” 郑玄 注:“却行,螾衍之属。” 陆德明 释文:“案此虫能两头行,是却行。”

骇浪

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 汉 王粲 《浮淮赋》:“凌惊波以高騖,驰骇浪而赴质。”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 清 梅曾亮 《陆母林孺人像赞》:“祁祁守礼,骇浪如砥。”

长风

(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蛟蜃

蛟与蜃。亦泛指水族。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江西 分野,旧属 豫章 ,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相因

(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眇然

(1).高远貌;遥远貌。《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 松 ,眇然絶俗离世哉!” 颜师古 注:“眇然,高远之意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郭璞<游仙>》:“眇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宋 王安石 《次青阳》诗:“十载 九华 边,归期尚眇然。” 清 陈恭尹 《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中峯方眇然,将登且当歇。”

(2).弱小貌;微小貌。 宋 叶适 《故昭庆军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国赵公谥宣简议》:“公遭时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励问学,居穷守独之操,甚於寒乡窶士。”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 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一叶

(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冒涉

谓不顾艰险而跋涉。《后汉书·东平献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灵师 不掛怀,冒涉道转延。”《宋史·外国传四·交趾》:“﹝ 丁承正 等﹞由 海口 入大海,冒涉风涛,颇歷危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二》:“﹝ 葛洪 ﹞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

勇决

勇敢而果断

虑微

考虑到细微处。 清 梅曾亮 《闲园诗》序:“自督抚至州县,其尊卑濶絶……惟郡守之职当其枢,可以通怀虑微,抒德导情。”

不达

(1).不明白;不通达。《尹文子·大道下》:“贫则怨人,贼则怨时……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恕也。”《汉书·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2).不通畅。《楚辞·九章·惜诵》:“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姜亮夫 校注:“谓情沉抑而不通利也。”

(3).不得志;不显贵。《史记·乐毅列传》:“ 商容 不达,身祇辱焉。”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七:“ 主父 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鱼腹

(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三军鱼腹,云横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迄今髑髏载土,念鱼腹而心酸。”

风帆

亦作“ 风颿 ”。 1.船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转眸已失 大小虎 ,须臾 沙角 风颿收。” 郭风 《叶笛集》:“我看见无数的双桅船,以它们的高耸的桅杆、红色的三角旗、白色和茶色的风帆,张起或卷下的风帆,来装饰你的港口。”

(2).指张帆乘风而行的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尝试倚楹而望,水光浮空,云日上下,风颿烟艇,飘忽晦明。”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 铜陵 又一山,风颿千尺鲸波间。” 艾芜 《海岛上》:“屋外一望无际的淡蓝色海面和几只茶褐色风帆,便像壁间的大画幅一样,明静而清新地摆在我的眼前。”

尚可

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

野庙

野外庙宇。 宋 陆游 《思蜀》诗:“瑞草溪桥路, 青衣 野庙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路当出其东隅,而遥闻洞前人声沸然,乃迂而西北至其下,则村氓之羣社於野庙者也。” 清 厉鹗 《八月十五日同敬身观潮》诗:“买酒旗亭望山远,焚香野庙拜潮生。”

拥衾

谓半卧以被裹护 *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无艷於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闻声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披衣

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韦应物 《寄冯著》诗:“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人披衣待旦,别 袁 而归。”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