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弹丸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谠 |
释义 | 弹丸山原文地迥山奇怪,神仙喜穴居。 百云剜洞巧,五石补天馀。 商野幽人梦,周南太史书。 心乎爱丘壑,胜概一踌躇。 诗词问答问:弹丸山的作者是谁?答:陈谠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鱼韵 2. 以上《宋诗拾遗》卷一八 参考注释奇怪(1) 稀奇特异 一种奇怪的病 (2) 不寻常的人或事物 奇怪时来。——《管子》 (3) 觉得奇异;惊奇 很奇怪,六月天会下雪 神仙(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穴居居住在洞穴里 五石(1).指五种石料。后被道教用以炼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 唐 李邕 《叶有道碑序》:“捃五石之髓,擷三芝之英。” 宋 苏轼 《就僦蒜山松林中卜居》诗:“ 魏王 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参见“ 五石瓠 ”。 (2).五色琉璃。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阳燧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乃能得火。”参阅 清 赵翼 《陔余丛考·琉璃》。 (3).见“ 五色石 ”。 (4).见“ 五石散 ”。 (5).容积为五石。 补天(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周南(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太史(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丘壑(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胜概非常好的风景或环境 踌躇(1) 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