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其一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挚 |
释义 | 原文元祐飞龙日,淮南卓马归。 周人瞻赤舄,郑国赋缁衣。 旷度销群异,清言析万微。 方依泰山重,俛仰失巍巍。 诗词问答问:《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参考注释飞龙(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 。”《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 (2).比喻帝王。 唐 韩琮 《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 飞龙在天 ”。 (3).传说中的人名。《吕氏春秋·古乐》:“帝 顓頊 好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明 杨慎 《凤赋》:“又采 飞龙氏 之篆,陈 帝鸿氏 之砚,书之右书,曰巾几铭;图之左图,为帝命验。” (4).对人的美喻。《文选·苏武<诗>之二》:“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张铣 注:“龙,美喻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 苏迈 克绳祖武,颇读父书,词苑飞龙,天孙为之夺彩。” 郭沫若 《东风集·人人学习林凤瑞》:“你竟成为了 龙田 地区的空中飞龙!” (5).鸟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挂白鵠,联飞龙。” 李周翰 注:“飞龙,鸟名。”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飞龙》:“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飞廉,一名龙准。” (6).指骏马。 汉 张衡 《南都赋》:“駟飞龙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7).特指 唐 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8).乐章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 李善 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 唐 李白 有《飞龙引》二首。 (9).即山魈。 (10).仙药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相州 栖灵谷 ,有 乔顺 二子,於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 淮南(1) 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2) 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国赋国家规定的赋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者, 赵 之田部吏也…… 平原君 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君以 汉 上屯盐六百餘万石,匪惟商资,抑且国赋所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缁衣(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旷度犹大度。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志宏材。” 宋 陈师道 《送张支使》诗:“旷度逢知晚,高才处下难。”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度超然,必能自遣,不至苦楚。” 清言(1).高雅的言论。 晋 陶潜 《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诗:“独謡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王闿运 《罗季子诔》:“甲寅之秋,常接谈燕,清言相酬,如对琼树。” (2).指 魏 晋 时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庄》,摈弃世务,竞谈玄理的风气。 晋 陶潜 《扇上画赞》:“ 郑叟 不合,垂钓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晋书·郭象传》:“﹝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 清 姚鼐 《<庄子章义>序》:“余观之,特 正始 以来,所谓清言耳!” 鲁迅 《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晋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参见“ 清谈 ”、“ 玄谈 ”。 万微(1).犹万几。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参万微之景业,升九序之康歌。”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臣等猥以一介,获览万微。”参见“ 万几 ”。 (2).指万物变化之迹兆。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一:“盖闻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泰山(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俛仰亦作“ 俛卬 ”。1.低头抬头。《墨子·节用中》:“俛仰周游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鸿》:“见其伸颈俛仰,吐出黄金半鋌。” (2).指身体的屈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俛仰犹升降。” (4).形容时间短暂。《庄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汉书·晁错传》:“以大为小,以彊为弱,在俛卬之间耳。” 宋 苏轼 《徐州贺河平表》:“未有收狂澜於既溃,復故道於将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视和仰望。 明 归有光 《周弦斋寿序》:“俛仰今昔,览时事之变化,人生之难久长如是,是不可不举觴而为之贺也。” (6).应付;周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言敢近舍明公远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 伯仁 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 宋 秦观 《陈偕传》:“嘻,今老矣,顾家贫无以给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间,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经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传赞》:“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俛仰,故能身负硕望。”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