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大西门赐宴诸外藩回部并阅军容因成长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幕张广甸大西门,惠远筵加三接恩。 敷泽早知消伏葬,诘戎亦示重苞根。 炮声疑启春雷蛰,士气真教寰海吞。 仁祖德威悬圣日,于皇赫濯至今存。 诗词问答问:《大西门赐宴诸外藩回部并阅军容因成长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七 参考注释西门(1) 位于城墙西方的门 (2) 复姓 三接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早知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消伏消除。《后汉书·明帝纪》:“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后汉书·杨厚传》:“因陈 汉 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 宋 苏辙 《御试制策》:“陛下戒慎天灾,震惧日食、淫雨、煗气、江河之失度,而思闻消伏之理。” 诘戎见“ 詰戎治兵 ”。 示重表示器重。 明 陈子龙 《皇明虞求徐公行状》:“苟当其意,即得美迁,以市恩示重,其所以罗致公者至再。” 春雷春天打的雷 士气(1) 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指群众的斗争精神 全体教员士气高涨 (2) 指读书人的气势、作风 士气为之一新 真教(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虽石室之写金言, 草堂 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变文》:“至心启告十万尊,谁解宣扬微妙法,若能为我谈真教,身为奴僕不为难。” (2).指纯真的教化。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 寰海海内;全国。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仁铸苍岳,道括寰海。”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水浒传》第三二回:“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敬!” 清 龚自珍 《地丁正名》:“寰海之内,无一人不復者也,仁莫大焉!” 德威(1).谓以德行威。《书·吕刑》:“德威惟畏。” 孔颖达 疏:“以德行其威罚, * 畏之而不敢为非。”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况今天子铺德威,蔽能者诛荐受禨。” (2).恩德与威权。昆曲《十五贯》第四场:“执法严明,德威并行……平生愿,效 包拯 。” 圣日犹圣时。 唐 张乔 《北山书事》诗:“圣日雄藩静,秋风老将閒。” 于皇(1).叹词。用于赞美。《诗·周颂·武》:“於皇 武王 ,无竞维烈。” 汉 班固 《灵台》诗:“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晋 潘岳 《关中》诗:“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 宋 叶适 《祭史太师文》:“於皇 孝宗 !庙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 (2).借指帝王。《晋书·江逌传》:“建灵臺,浚辟雍,立宫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临下之义。” 赫濯威严显赫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世锦衣掌卫印》:“ 江陵 败, 刘 復与政府及厂璫 张鲸 交结用事,赫濯者几二十年。”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璽书赫濯神祗惊,日丽中天民受祉。”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迨我 高宗 ,武功赫濯,震慑八荒。”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