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潘叔昌主教清湘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姜特立 |
释义 | 送潘叔昌主教清湘原文醖藉金闺客,风流粉署郎。文尝追屈贾,身合到潇湘。 经术东莱学,才名上国光。 遐方岂淹泊,云路看腾骧。 诗词问答问:送潘叔昌主教清湘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参考注释醖藉亦作“酝籍”。蕴藉,宽和有涵容。《汉书·薛广德传》:“ 广德 为人温雅有醖藉。”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宽博有餘也。”《陈书·谢哲传》:“ 哲 美风仪,举止醖藉,而襟怀豁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二诗意虽同,然论其醖籍,则 黄 ( 黄伯厚 )句为胜。” 明 冯时化 《酒史·酒献》:“﹝ 李白 ﹞风流醖籍,为世所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春思》之‘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幃’,皆醖藉吞吐,言短意长。” 金闺(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苏轼 《秧马歌》:“锦韉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鵷鷺,什伯自为偶。”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 (2).闺阁的美称。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邑中金闺之艷,幽谷之姝,徧数止某某三人。” 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粉署即粉省。尚书省的别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粉署为郎四十春,今来名辈更无人。” 清 朱彝尊 《送叶参议映榴督储楚中》诗:“道山槖笔入,粉署含香趋。” 屈贾战国 屈原 与 汉 贾谊 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南朝 梁武帝 《设谤木肺石二函诏》:“怀 傅 吕 之术,抱 屈 贾 之叹。” 唐 杜甫 《壮游》诗:“气劘 屈 贾 垒,目短 曹 刘 墙。” 宋 欧阳修 《送赵山人归旧山》诗:“ 屈 贾 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明 张居正 《与吴川楼给谏书》:“假令 屈 贾 之儔,少留意於此,则 汨罗 无不返之魂, 长沙 无赋鵩之感矣。” 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经术犹经学。《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 唐 张祜 《投常州从兄中丞》诗:“史材谁是伍,经术世无双。”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罢黜诗赋崇经术,儒生讲习 丘 与 軻 。” 章炳麟 《黄先生传》:“余少时从本师 德清 俞君 游,亦数謁先生。先师任自然,而先生严,重经术,亦各从其性也。” 东莱(1).古地名。《国语·齐语》:“通 齐国 之鱼盬于 东莱 ,使关市几而不征。” 韦昭 注:“ 东莱 , 齐 东夷也。”按,在今 山东省 北胶河 以东。 (2). 宋 诗人 吕本中 ,字 居仁 ,著有《东莱先生诗集》; 宋 哲学家、文学家 吕祖谦 ,字 伯恭 ,著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 宋 叶适 《陈伯明建读书堂于仙都岩余为作<仙都行>以坚其成》:“ 东莱 、 龙川 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此指 吕祖谦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杂篇下》:“ 东莱 之 吕 ,前 居仁 ,后 伯恭 。” 才名(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 宋 陆游 《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上国(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遐方犹远方。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絶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唐 白居易 《题郡中荔枝诗》:“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粤中丞送孔雀》诗:“絶嶠龙閒能致远,遐方珍贡自乘时。” 淹泊(1).停留;滞留。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推让》:“ 利 欲以让前人,发 濠州 ,所在故为淹泊,候过数日,然后到州,士子称焉。” 唐 白居易 《观稼》诗:“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 宋 张九成 《秋兴》诗:“嗟我游已倦,悵此久淹泊。” (2).漂泊。 唐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问君行迈将何之,淹泊沿洄风日迟。”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丞相启》:“半生淹泊,沉舟真閲於千帆。” 清 徐孚远 《晓入京口》诗:“乱离知未定,淹泊对孤云。” 云路(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腾骧(1).飞腾;奔腾。《文选·张衡<西京赋>》:“负笋业而餘怒,乃奋翅而腾驤。” 薛综 注:“腾,超也;驤,驰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 刘良 注:“腾,飞;驤,举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驤。”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马昔腾驤离 冀 北,鹤今憔悴返 辽 东。” 黄质 《题晴窗读画图为顾某作》诗:“腾驤得骏足,长坂供奔驰。” (2).引申为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 冲卿 居京邑,青云正腾驤。” (3).形容高昂超卓。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我看你志气腾驤,人才超乗,笔下三千牘,学究天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