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赵正字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孟浩然 |
释义 | 寄赵正字原文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诗词问答问:寄赵正字的作者是谁?答:孟浩然 参考注释正字(1)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2) 见“正楷” (3) 见“正体” 芸香阁秘书省的别称。因秘书省司典图籍,故亦以指省中藏书、校书处。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 蓬莱山 上,即对神仙;芸香阁前,仍观秘宝。” 唐 孟浩然 《寄赵正字》诗:“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亦省作“ 芸阁 ”。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王禹偁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一命佐著作,芸阁垂缨珮。” 明 李东阳 《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絶邻。” 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竹素园形容典籍丰富。《文选·张协<杂诗>》:“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 张铣 注:“竹素皆乃古人所用书之者,言游思典籍也,言园谓广也。”参见“ 竹素 ”。 经过(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宛如(1) 好像;仿佛 绚烂的晚霞,宛如一幅锦绣 (2) 委曲顺从的样子 归卧谓辞官还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贾耽 、 郑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 高鸟(1).高飞的鸟。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诗之一:“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神狐善埋搰,高鸟喜回翔。” (2).比喻信使。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二:“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择木(1).谓鸟兽选择树木栖息。常用以比喻择主而事。《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子 ﹞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晋 左思 《吴都赋》:“菈擸雷硠,崩峦弛岑;鸟不择木,兽不择音。”《北史·万俟普可朱浑元等传论》:“ 神武 招携,理殊纳叛;诸将择木,情非背恩。”《三国演义》第三回:“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刘绍棠 《地母》:“原市委书记 杨仲芳 跟他是老战友;但是,为了做官、保官和升官,只有良禽择木而栖了。” (2).喻选择官职。 晋 潘岳 《西征赋》:“夕获归於都外,宵未中而难作;匪择木以栖集,尠林焚而鸟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 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李 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 剡县 。” 触藩(1).以角抵撞藩篱。《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2).比喻碰壁,进退两难。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弔影慙连茹,浮生倦触藩。” 明 何大复 《进舟赋》:“戇必至於触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职任,触藩又恐遇灾兇。” 物情(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