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一百零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绍昙 |
释义 | 偈颂一百零二首原文山鬟风急坠松钗,冷灶凝烟午未斋。黄独煨香不能熟,老僧忍冻拾枯柴。 见成活业,出格安排。 懒瓒穷不彻,粪火一生埋。 诗词问答问:偈颂一百零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释绍昙 参考注释山鬟重迭回环的群山。 金 雷渊 《同裕之钦叔分韵得莫论二字》:“水乐喧后部,山鬟秀前轩。” 明 袁宏道 《宿惠山僧房》诗:“潮来吹雨叶,云起叠山鬟。” 松钗松叶。因其双股如钗状,故名。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松五粒》:“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釵。” 宋 汪藻 《龟山上方》诗:“僧盂收柏子,樵径扫松釵。” 冷灶久不生火的灶。亦表示贫寒。 唐 刘驾 《送人登第东归》诗:“所居似清明,冷灶起新烟。”《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间壁一个开胭脂粉铺的 老朱 ,问其所以,知道 郭氏 已经跟人逃走,与了 小璉哥 些饭吃,合 小璉哥 到了家中,前后看了一遍,一无所有,冷灶清锅,好不凄惨。” 凝烟浓密的雾气。 南朝 宋 刘铄 《歌诗》:“凝烟汎城闕,凄风入轩房。” 唐太宗 《祀北岳恒山文》:“叠嶂参差,凝烟含翠,重冈纷糺,照日分红。” 殷夫 《给某君》诗:“漫着暮气凝烟的黄昏中,我们同踽踽于崎岖的街头。” 黄独植物名。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二:“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脛。” 仇兆鳌 注:“又曰:黄独,状如芋子,肉白皮黄,蔓延生,叶似萝摩, 梁 汉 人蒸食之, 江 东谓之土芋。 陈藏器 《本草》:黄独,遇霜雪,枯无苗,盖蹲鴟之类。 蔡梦弼 引别注云:黄独,岁飢土人掘以充粮,根惟一颗而色黄,故谓之黄独。其説是也。” 宋 范成大 《古风送南卿》:“粱肉岂不珍,瀹雪煮黄独。”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戞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而纪以诗》:“可怜老饕穷,何处得新蔌。每行林壑间,輒思劚黄独。”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老僧(1).年老的和尚。 唐 韩愈 《与孟简尚书书》:“ 潮州 时,有一老僧号 大颠 ,颇聪明,识道理。” 宋 陆游 《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復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僧。” 清 郑燮 《题画兰二十一则》之七:“昔游 天目山 ,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称。《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僧与檀越又有一段因缘,愿投宅上为儿,以报盖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枯柴干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鬭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繫於其尾。” 金 元好问 《清明日改葬阿辛》诗:“ 孟郊 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诗哭杏殤。” 见成现成。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兼化乡邑道俗数千,敬造一切德轮,见成三百餘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到典铺里买了一件见成半新半旧的紬衣,穿在身上。”《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因相公见成之兵,遣使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 活业指已典给别人的产业。《元典章·户部五·典卖》:“都省看详,既有明立典契,即是活业。” 出格(1) (2) 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 那种激烈的言词,未免太出格了 (3) 与众不同;超出一般 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 安排事先规定的程序 不彻(1).不循常道。《诗·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毛 传:“彻,道也。” 陈奂 传疏:“不道……不循道而行。” (2).不尽;不完。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你看我似粪土之墙朽木材,断然是捱不彻饥寒,禁不过气恼。” 一生整个生命期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