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国子夏主簿李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和国子夏主簿李花原文儒宫岑寂觉春闲,仙李繁花重压栏。碎锦不飞蒙树合,素云欹亚举枝难。 能诗此日当推谢,捧赐他年足继桓。 更约彫盘芦秋实,岂徒农艳一朝看。 诗词问答问:和国子夏主簿李花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参考注释儒宫古代官立学校。《陈书·儒林传·沉不害》:“至是国学未立, 不害 上书曰:‘……宜其弘振礼乐,建立庠序,式稽古典,紆迹儒宫,选公卿门子,皆入于学。’”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命守 高平 ,命副儒宫。朱衣银鱼,象服以崇。”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馀杭学名额表》:“建置学舍数十厦,面势显敞,允为儒宫。”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本朝钦定诸书》:“列圣万几之暇,乙览经史,爰命儒臣选择简编,亲为裁定,颁行儒宫。” 岑寂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繁花盛开的花;各种各样的花 公园里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重压沉重的压力 树枝经不起雪堆的重压,终于折断了 碎锦(1).细碎的锦缎;小花纹的锦缎。 晋 潘岳 《射雉赋》:“毛体摧落,霍若碎锦。”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游仙》:“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2).比喻细碎的花朵或波光。 唐 李德裕 《山桂》诗:“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颁新政宣谕》:“百鸟来王於幼主,室闪红光;和风献瑞於 洞庭 ,浪铺碎锦。” 推谢(1).推许揄扬。《南史·王彧传》:“幼为从叔 球 所知怜。美风姿,为一时推谢。”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 玄圃 积玉, 炎洲 聚桂,其中实相推谢,故有兹多品。”《隋书·虞世基传》:“秘书监 河东 柳顾言 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 世基 相见,叹曰:‘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 (2).推辞退让;辞谢。《北史·恩幸传·韩凤》:“ 珽 语 凤 云:‘强弓长矟,容相推谢;军国谋算,何由得争?’”《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安公子 连连推谢,説:‘本该奉扰,只是现同着家眷不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但我们在接事时,考虑到无法应付,便只好推谢了这项责任。” 他年(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秋实(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管子·国蓄》:“春赋以歛繒帛,夏贷以收秋实。” 汉 王充 《论衡·异虚》:“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覩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桑穀之生,其犹春叶秋实也。”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今来莲已枯,碧水堕秋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七:“只是场师消遣法,不求秋实不看花。”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三国志·魏志·邢颙传》:“採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励行,秋实也。” (3).喻指有德行的人。《晋书·应詹传》:“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 岂徒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一朝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