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吕子阳辞兰谷家园却就石泉精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叶适 |
释义 | 原文子阳意高希古人,文如行空无定云。清明未容诗酒污,放旷自许渔樵亲。 故园好木日夜长,友逝兄沦不同赏。 改绿移红自若何,蹑磴扪萝心独往。 我昔迷津经上吕,斗出飞亭压行路。 石影参差研匣寒,花阴回薄书奁暮。 离家十里山转深,琅玕满地芝成林。 竹鸡睡去月当午,闲听孙登长啸音。 诗词问答问:《吕子阳辞兰谷家园却就石泉精舍》的作者是谁?答:叶适 参考注释古人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空无(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从因缘生,唯心所造,了无自性。《维摩经·菩萨行品》:“观於空无而不捨大悲。” (2).指虚无之境。 晋 陶潜 《归园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清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诗酒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放旷豪放旷达,不拘礼俗。 晋 潘岳 《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旧唐书·柳浑传》:“ 浑 性放旷,不甚检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余宝冈司寇诗》:“君本放旷士,我意亦安之。” 自许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渔樵(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日夜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不同(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若何如何;怎样 人马若何分拨,自由军师定夺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扪萝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捫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宋 王安石 《九井》诗:“捫萝挽蔦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嶸。”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捫萝挽葛,时有至者。” 独往(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 李善 注:“ 淮南王 《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 司马彪 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 唐 杜甫 《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 庞公 竟独往, 尚子 终罕遇。”参见“ 独往独来 ”。 (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论》:“值大事之阽危,则能悍然独往,以为生民请命。” 迷津找不到渡口,多指使人迷惘的境界 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红楼梦》 行路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石影(1).石之阴影。 北周 庾信 《山斋》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 宋 谢翱 《岁月》诗:“日欹眠石影,树长食藤根。” 明 祝允明 《秋夜曲》:“明月深穿轆轤井,蕉桐成削藏石影。” (2).石刻画像。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花窟炎聚,石影光轻。” 唐 岑勋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至塔下。” 参差(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花阴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唐 郑谷 《寄赠孙路处士》诗:“酒醒蘚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鷺跡多。” 元 张翥 《半村为傅处士赋》诗:“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红楼梦》第七九回:“话説 宝玉 才祭完 晴雯 ,只听花阴中有个人声,倒吓了一跳。” 许地山 《缀网劳蛛》:“ 尚洁 陪她在花阴底下走着。” 回薄(1).谓循环相迫变化无常。《鹖冠子·世兵》:“精神回薄,振荡相转。”《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回薄,振荡相转,云蒸雨降,纠错相纷。” 李周翰 注:“回薄振盪,相转无常。”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运使启》:“岁时回薄,气候沍寒。” 清 刘大櫆 《天道上》:“天地也,日星也,山川也,人物也,相与回薄於宇宙之间。” (2).盘旋回绕。《宋书·符瑞志下》:“紫气从 景阳楼 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宋 叶适 《石洞书院记》:“君又荫茂密以崇其幽,植芳妍以绚其阳,左右面势,彼此回薄。” (3).指迂回绕行。 明 方孝孺 《勉学诗》:“ 黄河 西北来,云自 崑崙 坵,经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 (1).循环变化。《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迴薄兮,振盪相转。” 李善 注:“斯则万物变化,乌有常则乎。《鶡冠子》曰:‘……精神迴薄,振荡相转。’”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意气风云倏如昨,岁月春秋屡迴薄。上苑频经柳絮飞,中园几番梅花落。” 清 沉谦 《引声歌》:“大化迴薄,与仙者邻。” (2).萦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忽有一洲自生,沙流迴薄。”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昼色苦沉阴,白雪夜迴薄。”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万里沧江,一峡束之,秀气迴薄,灵液潜滋,是生石宝。” 里山深山里面 琅玕(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地芝(1).灵芝的一种。古人以芝为瑞草,谓服食可成仙。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雷声芳树长,月出地芝生。”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序》:“地芝候月,天华逆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集解﹞引《采芝图》云:“又有五色龙芝、天芝、地芝、人芝、土芝……名状不一。” (2).冬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成林成为树林 昔日一片荒滩,如今果木成林 竹鸡亦作“ 竹鷄 ”。鸟名。形似鹧鸪而小,上体橄榄褐色,胸部棕色多斑。多生活在竹林里。 唐 章碣 《寄友人》诗:“竹里竹鸡眠蘚石,溪头鸂鶒踏金沙。” 宋 叶适 《无相寺道中》诗:“竹鷄露啄堪幽伴,芦菔风乾待岁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竹鸡》:“竹鷄生 江 南 川广 ,处处有之,多居竹林。形比鷓鴣差小,褐色多斑,赤文。其性好啼,见其儔必鬭,捕者以媒诱其鬭,因而网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路那边山上的刺蓬里,扑扑地飞起一只麻灰色肥大的竹鸡。” 当午正午;中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长啸(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