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上巳日赐御前大臣侍卫等食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上巳日赐御前大臣侍卫等食原文海峤首俘至,行宫一日停。 重三逢令节,上巳溯前型。 左右嘉勤扈,笙歌合与听。 如云较马射,岂彼足相形。 诗词问答问:上巳日赐御前大臣侍卫等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八 2. 巡幸津门原定于上巳日回銮因逆首林爽文等于初二日晚间解到次日廷讯复停跸一日 参考注释海峤海边山岭。 唐 张九龄 《送使广州》诗:“家在 湘 源住,君今海嶠行。” 宋 文天祥 《战场》诗:“三年海嶠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 明 何景明 《明月篇》:“ 长安 月,离离出海嶠。” 朱祖谋 《望江南》词:“不信明珠生海嶠, 江 南哀怨总难平。” 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重三(1).即重卦。两个三爻的单卦相重。《京氏易传》卷下:“重三成六,能事毕矣。”参见“ 重卦 ”。 (2).即上巳。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唐 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宋 陆游 《上巳》诗:“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则三月三日亦宜曰重三也。” 清 赵翼 《金二雅绘禊游图》诗:“重三从此增故事,不数典午 永和 时。”参见“ 上巳 ”。 令节(1) 佳节,如元旦、春节等。也指最佳时节 八月中秋,正是赏月令节 (2) 高风亮节 上巳旧时节日名。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书·礼志二》引《韩诗》:“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 ,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左右(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笙歌(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合与结为同党。《管子·山至数》:“内则大夫自还而不尽忠,外则诸侯连朋合与。” 如云(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 (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马射犹骑射。《晋书·礼志下》:“九月九日,马射。”《北史·魏纪二·世祖太武帝》:“秋七月己巳,车驾至 上郡 属国城 ,大饗羣臣,讲武马射。”《新唐书·百官志三》:“马射,设掆鼓金鉦,施龙牀。”《通典·选举三》:“ 长安 二年,教人习武艺……又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歷置其上,驰马射之,名曰马射。” 相形(1).亦作“ 相刑 ”。相互比较,对照。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长、短之相刑也。”通行本作“相形”。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六:“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若巧者侵夺已甚,则掘者迫怵无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况且三家相形,便有许多不调匀处。” 徐迟 《牡丹》二:“ 魏紫 和 姚黄 一比,相形之下,确是笨拙。” (2).互相衬托显现。 晋 潘尼 《琉璃椀赋》:“灼烁旁烛,表里相形。” 旧时迷信,谓观察人的状貌能知其命运。俗称“相面”。《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