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四·刘太尉(伤乱)琨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素宇悬金曦,胡乃翳雺雾。 幸未沦鹿逐,倏已成虎据。 三世荷国灵,讵敢辞劳骛。 渭滨一钓叟,非熊西伯遇。 受金盗嫂人,乃被无知举。 今日堂堂来,昨日冉冉故。 如彼太虚间,浮云瞥眼度。 少小识祖生,共宿荒村路。 闻鸡非恶声,晓月在高树。 所期嗟何就,枕戈空百虑。 劲风陨实朱,华霜点鬓素。 时哉待人为,未可诿定数。 诗词问答问:《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四·刘太尉(伤乱)琨》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 2. 伤乱 参考注释悬金(1).犹悬赏。《后汉书·党锢传序》:“於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勤,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也。” (2).古代厌胜术之一。参见“ 悬炭 ”。 胡乃何乃。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意到即用,初不必校,古律皆然,胡乃妄为云云也。但律诗比古稍严,必亲邻之韵乃可耳。” 雺雾指迷蒙的雾气。《隋书·天文志下》:“将雨不雨,变为雺雾。”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霍若雺雾披,涣若春氷泮。”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序:“冥冥汶汶,雺雾雰雰。” 三世(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国灵(1).犹国命。国家的法令。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循吏,曰:吏也;游侠,曰:窃国灵也。” 李轨 注:“灵,命也。”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惟时诸侯,上脱下竞。图服淆荡,实缀仁圣。煇燿国灵,导扬主命。” (2).国家的威灵。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仰宣国灵,介兹景福。延吉祥於清庙,纳万寿於神躬。” 讵敢岂敢;怎敢。 唐 韩愈 《谢自然诗》:“观者徒倾骇,躑躅詎敢前。” 元 蒲道源 《点绛唇·次杜仲正经历怀古韵》词:“自笑疏顽,詎敢儕英秀。”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谅郎君口同百舌,胆如鼷鼠,詎敢作犯法事?” 辞劳因怕辛劳而推却。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貲》诗:“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劳。” 渭滨《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钓叟钓翁;渔翁。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桥》诗:“星精逢 汉 帝,钓叟值 周王 。”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之三:“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非熊《六韬·文师》载: 文王 将往 渭水 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於 渭 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 昌 。”后果见 太公 坐 渭水 边垂钓,与之语而大悦,遂同车而归,拜为师。古熊罴连称,后遂以“非熊”为 姜太公 代称。 唐 李白 《大猎赋》:“载 非熊 于 渭 滨。” 宋 陆游 《雨中卧病有感》诗:“ 非熊 老子不復见,谁吊遗魂清 渭 滨。” 明 汤显祖 《紫钗记·高宴飞书》:“ 非熊 奇貌, 卧龙 风调,緑鬢朱颜荣耀。” 西伯(1).指 周文王 或 周武王 。《孟子·离娄上》:“吾闻 西伯 善养老者。” 焦循 正义:“ 西伯 ,即 文王 也。 紂 命为西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故称 西伯 。”《吕氏春秋·贵因》:“ 殷 使 胶鬲 候 周 师。 武王 见之。 胶鬲 曰:‘ 西伯 将何之?无欺我也。’ 武王 曰:‘不子欺,将之 殷 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 羑里 之囚, 宜生 不离 西伯 。” (2).锡伯族的史称。 盗嫂私通其嫂。《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 不疑 曰:‘ 不疑 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也!’” 颜师古 注:“盗谓私之。”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自古贤人才士,秉志遵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仅有百数。故有无兄盗嫂、娶孤女云挝妇翁者。”《诗刊》1980年第1期:“毕竟无兄谁盗嫂,坚持真理任沉浮。” 无知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堂堂(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昨日昨天 冉冉(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太虚(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瞥眼转眼,极言时间之短;忽然,迅速地 小识浅陋的见识。《庄子·缮性》:“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南朝 梁 庾黔娄 《答释法云书》:“狎其小识,晦兹大旨。” 祖生东晋 名将 祖逖 ,率部渡 长江 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 黄河 以南地区。由于 东晋 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后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 祖逖 为 祖生 。《晋书·刘琨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唐 胡曾 《咏史诗·豫州》:“策马行行到 豫州 , 祖生 寂寞水空流。”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 祖生 去后,有人来否?”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抚景追思,投鞭欲济谁敢尸,矫矫 祖生 词,嵬嵬 公瑾 祠。” 荒村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闻鸡(1).听到鸡叫。指黎明。 明 何景明 《祭亡兄东昌公文》:“始在 巴陵 ,闻鸡,通衙执烛视事。” (2).见“ 闻鸡起舞 ”。 恶声(1) 凶恶愤怒之声 恶声喝道:站住 (2) 指低级趣味的乐曲 (3) 坏名声 晓月拂晓的残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诗:“哀碪擣秋色,晓月啼寒螿。” 宋 柳永 《殢人娇》词:“晓月将沉,征驂已鞴。愁肠乱,又还分袂。” 曹禺 《原野》第三幕:“左半个天悬着半轮晓月,如同一张薄纸。” 所期期望。《梁书·王锡传》:“一日见二贤,实副所期。”《南史·蔡约传》:“今用卿为近蕃上佐,想副我所期。” 枕戈(1).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杀敌报国,志坚情切。 唐 杜甫 《壮游》诗:“枕戈忆 勾践 ,渡 浙 想 秦皇 。” 元 郑元祐 《送萧万户还蜀》诗之二:“跃马莫矜横槊赋,闻鷄不道枕戈眠。”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沉昆铜》诗之二:“四海倏披髮,中原谁枕戈。”参见“ 枕戈待旦 ”。 (2).枕着武器。戈,泛指武器。谓为父母报仇情殷志切。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唐律疏义·盗贼·祖父母夫为人杀》:“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其有忘大痛之心,捨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参见“ 枕干 ”。 百虑各种思虑;许多想法。《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 唐 杜甫 《西阁夜》诗:“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明 刘基 《永康胡元鼎白云楼》诗:“昔时望云煎百虑,今日看云美无度。” 清 吴嘉纪 《秋日怀孙八豹人》诗之六:“衰年缠百虑,我辈岂长存。” 劲风(1) 指介于微风和飓风之间的风 (2) 强劲有力的风 点鬓点染两鬓。 宋 刘克庄 《鹊桥仙·戊戌生朝》词:“玄花生眼,新霜点鬢。”也指花白的鬓发。 清圣祖 《杨家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之一:“光阴犹似当年景,自觉频催点鬢疏。” 待人对别人的态度 他待人都很好 未可不可 定数(1) 一定的气数;定命 在迷信的人看来,什么事都有一个定数 (2) 确定的数量 这台机车的牵引定数,由原来拉一千多吨提高到二千三百吨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