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望蓬莱 以上道藏仙乐集卷四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刘处玄 |
释义 | 原文修行好,应化学斋科。旦望焚香参礼圣,书闲夜静众吟哦。 智慧性明多。 无为理,万法弗能过。 外行内功真了了,炼成铅汞出娑婆。 得道免阎 诗词问答问:《望蓬莱 以上道藏仙乐集卷四》的作者是谁?答:刘处玄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修行(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应化(1).顺应变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歷命应化而微,王师躡运而发。” (2).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天帝释 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父。” 许地山 《命命鸟》:“壁上挂的都是 释迦 应化的事迹……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底经堂。” 斋科道教典籍。 明 宋濂 《傅同虚感遇诗序》:“斋科之行,符籙之传,特其法中之一事尔。” 旦望(1).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宋史·礼志十二》:“一遇旦望诸节序,下降香表,荐献行礼。”《元典章·礼部五·禁治庸医》:“每遇旦望,其提举教授等官,严立规程,课试诸生医书医义。” (2). 周公旦 与 太公望 的并称。两人均为 周 代之贤辅。《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成汤 仗 阿衡 ( 伊尹 )之佐, 文 武 凭 旦 望 之力。”《晋书·景帝纪》:“逮至 周成 , 旦 望 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焚香(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参礼犹参拜。《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先取信香炉中焚爇,参礼了八拜,便呼 花荣 等六个头领,俱各礼拜已了。”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入道》:“连日到施主人家修斋,不曾上殿参礼。” 闲夜亦作“间夜”。亦作“闲夜”。相隔一夜。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寄怀子猷及诸同人》诗:“间夜相看如旷别,几人同寤亦深情。” 亦作“间夜”。亦作“闲夜”。寂静的夜晚。 汉 傅毅 《舞赋》:“夫何皎皎之闲夜兮,明月烂以施光。”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五:“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静众寺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吟哦(1) 有节奏地诵读 曼声吟哦 (2) 写作诗词;推敲诗句 执卷吟哦,搜索殊苦 驴上吟哦。——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智慧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不只是情感和愿望,智慧在决定这些重要问题时必然有其作用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万法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外行(1) 对知识的某一专门领域一无所知的人 (2) 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3) 本业称不属于本业的人为“外行” (4) 非专业性的 内功通过锻炼身体内部器官,强健其功能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活动 了了心里明白;清清楚楚;通达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画了了。——明· 魏学洢《核舟记》 铅汞(1).铅和汞。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引》:“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 清 郑燮 《燕京杂诗》之一:“不烧铅汞不逃禪,不爱乌纱不要钱。” (2).指炼丹。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专心在铅汞,餘力工琴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少长喜閲《道藏》书,且多妙解。於炉火铅汞之事,独不深信。” (3).道教语。指先天元气。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 娑婆(1).见“ 娑婆世界 ”。 (2).枝叶扶疏貌。 宋 王禹偁 《后土庙琼花》诗之二:“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3).从容优游。 元 刘壎 《补史十忠诗·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万顷》:“卷怀经济具,娑婆 洛 中社。” 得道(1) 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