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同舍置酒孙园招熊莘老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项安世 |
释义 | 同舍置酒孙园招熊莘老原文千年故国阳春地,今日王孙尚姓熊。坐上堂堂皆此客,云间衮衮看诸公。 题诗小苑春风里,把酒夕阳烟雨中。 莫恨来迟桃李过,绿襕衫色正葱葱。 诗词问答问:同舍置酒孙园招熊莘老的作者是谁?答:项安世 项安世同舍置酒孙园招熊莘老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故国(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阳春温暖的春天 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王孙(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坐上座席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 灌夫 )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 夫 从坐上语侵之。” 宋 苏轼 《首夏官舍即事》诗:“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堂堂(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云间松江府的别称。现在上海松江县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华亭)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衮衮(1) 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不尽长江衮衮来 (2) 说话滔滔不绝的样子 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晋书·王戎传》 (3) 神龙卷曲的样子 诸公(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题诗(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把酒拿着酒杯 把酒问青天。——宋· 苏轼《水调歌头》 夕阳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来迟汉武帝 为 李夫人 所作诗中之辞。 李夫人 少而夭卒, 汉武帝 思念不已。方士 少翁 言能致其神。令帝居帐,遥望见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帝益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观 高祖 之咏《大风》, 孝武 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 桃李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襴为裳,故称。其制始于 北周 ,后世沿袭, 明 清 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大司徒 杜公 在 维扬 也,尝召宾幕闲语:‘我致政之后,必买一小駟八九千者,饱食讫而跨之,著一麤布襴衫,入市看盘铃傀儡,足矣。’”《说郛》卷十引 后蜀 马鉴 《续事始·襴衫》:“ 唐 马周 上议曰:‘臣寻究《礼经》无衫服之文, 三代 以布为深衣。今请於深衣之下添襴及裙名曰襴衫,以为上士之服,其开袴者名曰舒袴衫,庶人服之。’詔从之。今之公服盖取襴衫之制。”《宋史·舆服志五》:“襴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襴为裳,腰间有辟积。进士及国子生、州县生服之。”《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旁边却站着一个方巾,襴衫,十字披红,金花插帽,满脸酸文,一嘴尖团字儿的一个人。原来那人是……冒考落第的一个秀才。” 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毛 * 《清平乐·会昌》 松柏葱葱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