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赠叶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处权 |
释义 | 赠叶生原文带如当风衣出水,曹吴丹青古莫比。一时更有刘与杨,妙手斫泥端及此。 叶生心匠何瑰奇,异代同声人所推。 颇甘蔬饭绝肉想,神物自应来护持。 花鬘珠冠宝月相,补陀宝山移海上。 净瓶杨柳翠鹦鹉,突兀惊人焕寻丈。 十六尊者初不同,俨然肖貌清而雄。 或伏猛虎制毒龙,或飞锡杖凌虚空。 伟哉功刮造化窟,凜发天风肃毛骨。 来观堵立万口传,坐看声名从此出。 诗词问答问:赠叶生的作者是谁?答:李处权 参考注释风衣遮风、挡雨、御寒的长衣 出水(1) (2) 出现于水面 海狮顶球出水 (3) 有水流出 三眼泉都出水了 (4) 妓女脱籍从良 青古见“ 青姑 ”。 一时(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 心匠(1).指独特的构思设计。 唐 白居易 《白苹洲五亭记》:“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益 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遇有操觚,一师心匠,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2).谓精心设计。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 富弼 ﹞燕息此园几二十年,亭臺花木,皆其目营心匠。” 瑰奇珍奇,奇伟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雨中登泰山》 异代(1).后代,后世。《文选·班固<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素文信而厎麟兮, 汉 賔祚于异代。” 李周翰 注:“賔祚,谓礼其后祚也。异代,谓 汉 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业,为异代之所称,岂可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 浚 终不得侑食,则 浚 在当时已有定论矣。岂有见摈於本国,而崇祀於异代者。” (2).指后世之人。 唐 李咸用 《览文僧卷》诗:“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韶》。” (3).不同时代;不同世代。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桀 紂 殊世而齐恶,姦人异代而等伪。”《南史·萧允传》:“ 允 又为长史,带 会稽 郡丞。行经 延陵季子 庙,设苹藻之荐,託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夫圣人用心,异代同体。”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卢 王 宋 沉 未为功;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 (4).前代,前世。《新唐书·李绛传》:“圣人选当代之人,极其才分,自可致治。岂借贤异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经故宅有感》诗:“异代图书藏几篋,倾城罗綺散谁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 刘向 《列仙传》、 葛洪 《神仙传》、 沉汾 《续仙传》、 曾慥 《集仙传》,以异代事著于本朝者。” 同声(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4) 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蔬饭蔬菜饭食。指粗食。《三国志·吴志·是仪传》:“服不精细,食不重膳…… 权 闻之,幸 仪 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赠俸赐,益田宅。” 宋 苏轼 《答周循州》诗:“蔬饭藜牀破衲衣,扫除习气不吟诗。” 神物(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护持维护保持 花鬘古 印度 人用作身首饰物的花串。也有用各种宝物雕刻成花形,联缀而成的。《新唐书·南蛮传下·骠》:“﹝乐工﹞冠金冠,左右珥璫,絛贯花鬘,珥双簪,散以毳。初奏乐,有赞者一人先导乐意,其舞容随曲。” 珠冠珠饰的帽子。 清 袁枚 《题柳如是画像》诗:“生綃一幅红妆影,玉貌珠冠方绣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珠冠秀紱,南面坐。” 鲁迅 《彷徨·孤独者》:“﹝她﹞穿着描金的衣服,戴着珠冠。” 宝月明月。 南朝 梁 吴均 《碎珠赋》:“宝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标 魏 之美,擅 楚 之贤。” 唐 鲍溶 《怀惠明禅师》诗:“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瑠璃宫。” 明 梁潜 《元夜陪驾燕午门》诗:“银汉横空宝月团,六鰲飞出五云端。”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补陀见“ 补陁落迦 ”。 宝山(1).对佛僧神道等所居之山的尊称。《华严经·十回向品》:“ 阿僧祇 宝山以为垣墻周帀围绕,清浄无碍。”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试欲游宝山,庶使信根立。”《西游记》第三十回:“ 八戒 笑道:‘你看师兄説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説度日之言也?’” (2).聚藏宝物的山。《大智度论》卷一:“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这是一些探宝山的人,下海取珠的人。” 海上(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柳翠南宋 妓女。有色艺,好佛法,喜施与。曾于 杭州 万松岭 下造桥, 抱剑营 凿井。传说乃僧 玉通 转世。后被僧 清了 度化。事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分脉城内胜迹》。后人就其事迹演为文学作品,如 元 无名氏《度柳翠》杂剧。《古今小说》中亦有《月明和尚度柳翠》。 鹦鹉(1) (2) 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礼记》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鹦鹉。——明· 何景明《明月篇》 突兀(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惊人令人惊奇 他们的经济情况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寻丈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间的长度。《管子·明法》:“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柳公权 亲笔啟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而结体遒媚,意态舒远,有寻丈之势。” 尊者(1).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礼记·丧服小记》:“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 郑玄 注:“尊谓父兄,卑谓子弟之属。”《公羊传·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 吴 人子弟稍长便不欲人呼其小名,虽尊者亦以行第呼之矣。” (2).佛教语。梵语“阿梨耶”意译为尊者、圣者。亦泛指具有较高的德行、智慧的僧人。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尊者,谓腊高德重,为人所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却説西方 双摩訶池 边有几个洞天……凡是洞中各有一个尊者在内,做洞主。” 鲁迅 《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尊者造论,虽以 * 为心,譬故事於树叶,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牵。” 不同(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俨然(1) 形容整齐 阵容俨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形容特别像 蹲石鳞鳞,俨然类画。——《聊斋志异·促织》 (3) 形容庄重严肃 闻之俨然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鲁迅《祝福》 肖貌相像、貌似。亦径指容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拟耳目於日月,方声气乎风雷。”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播形肖貌,生类积意。”《旧唐书·宪宗纪上》:“而 承宗 象恭怀姦,肖貌稔恶。”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姥求之 清冷桥 ,果有赴调 元司法 ,肖貌皆如女所言。” 猛虎即老虎 猛虎下山 毒龙(1).凶恶的龙。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復西行﹞三日至 不可依山 ,其处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喻 * 者,恶势力。 梁启超 《新罗马·隐农》:“时势造英雄,休恼公,穿杨百步终须中。调么凤,驯毒龙,双肩重。”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读书养性兼耕种,吾道犹堪制毒龙。” 陈毅 《六国之行》诗:“百战驱封豕,千辛制毒龙。”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锡杖佛家语。僧人所持的手杖。杖头有锡环,振时作锡锡声。也称“禅杖”、“声杖”、“鸣杖” 芒鞋腾雾出,锡杖拨云归。——《梼杌闲评——明珠缘》 凌虚升于空际。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华阁缘云,飞陛凌虚,俯眺流星,仰观八隅。”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见一舟凌虚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虚,无与为对。”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 淩虚: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建三臺於前处,飘飞陛以凌虚。”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无益之毛,揽六翮凌虚之用。” 清 黄遵宪 《大阪》诗:“江山入眼花光媚,楼阁凌虚海气豪。” 造化(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天风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毛骨(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堵立如墙而立。形容站在一起的人很多。 宋 范成大 《犍为江楼》诗:“河边堵立看归篷,三老开头暮欲东。”《品花宝鉴》第一回:“观者堵立数重,使层楼无坐地。” 口传(1) 把见闻、意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 (2) 通过口述来传授 坐看(1).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唐 杜甫 《凤凰台》诗:“坐看彩翮长,纵意八极周。” (2).谓旁观而无行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张清 对部下说:‘上将掌握兵权,坐看我们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异心。’” 声名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从此(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