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多稼轩十景诗·其十·濯鳞沼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文鳞千许头,灵籞恣优游。 濯戟常看乐,投竿不亟求。 闯萍堤影动,戏藻浪花浮。 在沼曾凭赏,常虞奉此羞。 诗词问答问:《多稼轩十景诗·其十·濯鳞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七 2. 印月池之右别为一沼有闸通水育热河美鲫鱼数百头取携为便 参考注释文鳞(1).鱼鳞形花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玢豳文鳞,赤瑕驳犖。” 吕延济 注:“玢豳、文鳞,玉文理也。” (2).指鱼。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文鳞瀺灂,朱羽頡頏。” 唐 柳宗元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诗:“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清 彭孙遹 《苏幕遮》词:“欲倩文鳞传尺素, 娄水 无情,不肯西流去。” 优游生活得十分闲适 优游的生活 投竿(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庄子·外物》:“ 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 ,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胡不学投竿之术,自取盈车。” 清 陈梦雷 《雨夜泊桐庐》诗:“投竿堪寄兴,何事嘆飘蓬。”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 吕尚 钓于 渭 滨, 周文王 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 汉 郅恽 曾从 郑次都 隐于 弋阳山 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昔 伊尹 輟耕, 郅惲 投竿,思致君於 有虞 ,济蒸人於涂炭。”《隋书·炀帝纪上》:“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唐 李商隐 《崔处士》诗:“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浪花(1)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随意乱花 奉此旧时公文用语。结束所引来文,继以“奉此”引起下文。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