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挽宁宗皇帝词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彦约 |
释义 | 挽宁宗皇帝词二首原文百六消氛雾,东南立际蟠。统传三圣后,枕尊百年安。 不识游畋乐,深知稼穑难。 何人青史上,敢作汉唐看。 诗词问答问:挽宁宗皇帝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彦约 参考注释百六(1).古代以为厄运。《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百六道丧,干戈迭用。” 吕延济 注:“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一百六岁曰阳九之厄。”《云笈七籤》卷十六:“百六应机,阳九激扬。” 清 宋琬 《先大夫讳日》诗:“乾坤当百六,梁木忽然摧。”参见“ 百一 ”。 (2).寒食日的别称。 元 赵善庆 《庆东原·晚春杂兴》曲:“百六 楚 风酸,三月 吴 姬瘦。”参见“ 一百六 ”、“ 百五 ”。 氛雾(1).雾气。《礼记·月令》:“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郑玄 注:“氛雾冥冥……霜露之气散相乱也。”《周书·文帝纪下》:“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 王统照 《沉船》:“他望着往海码头去的小道,枯黄的草叶上浮动着氛雾的密点,就像张下一个雾网似的。” (2).比喻世道混乱或战乱。 汉 刘向 《九叹·惜贤》:“竢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刘琨<伤乱>》:“皇 晋 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兇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过临有幸破氛雾,奋厉方欣入陶冶。” 东南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三圣(1).三个圣人。指 尧 、 舜 、 禹 。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2).三个圣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个圣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 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4).三个圣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 、 武 、 周公 也。”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不识(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游畋见“ 游田 ”。 深知十分了解 深知现代战争的特点 稼穑农事的总称。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士爰稼穑。——《书·洪范》 天下晏然,民务稼穑。——《汉书·高后纪赞》 青史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