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群仙图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叶兰 |
释义 | 群仙图原文蓬莱高高有神仙,云崖石磴难跻攀。 仙踪缥缈不可觅,喜兹一见画图间。 霞衣灿烂二三老,皓首庞眉颜色好。 水边引鹤看碧桃,洞口呼童扫瑶草。 尔翁心醉亦忘然,醉来棋著乐壶天。 何能载拜授玄诀,共养林泉草木年。 诗词问答问:群仙图的作者是谁?答:叶兰 注释1. 出处:鄱阳五家集卷十 参考注释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有神(1).神灵。有,助词。《书·武成》:“惟尔有神,尚克相予。” 孔 传:“神庶几助我。”《大戴礼记·少间》:“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间,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动,有神韵。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李玲修 《笼鹰志》:“他画着,渐渐艺术感觉唤醒了,手平稳了,下笔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这双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们也能发光。” 云崖云际;云端 石磴石级;石台阶。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约有十数里,方得石磴,磴有百来级,级尽方是平地。”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云从石磴中间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咬着牙关彆足气,才能升上一磴。” 跻攀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仙踪(1).仙人的踪迹。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 清 胡会恩 《珠江杂咏》诗:“ 穗石 仙踪古, 花田 粉泽妍。” (2).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 * 赴京者的行踪。 唐 刘禹锡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 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画图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霞衣(1).以云霞为衣。 南朝 梁 沉约 《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唐 张籍 《送宫人入道》诗:“名初出宫籍,身未称霞衣。”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荆妻亦顶星冠。” 清 叶申芗 《本事词》:“门启,有人引入堂宇,见二仙子,璚冠霞衣。” (2).喻轻柔艳丽的衣服。 唐 李峤 《舞》诗:“霞衣席上转,花袖雪前明。”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诗刊》1977年第10期:“你是 北京 飞来的孔雀,开屏起舞在欢腾的草原。绿色的风,拂你霞衣,吉祥的云为你撑伞。” (3).指云雾、烟霞。云能遮,雾能障,故称。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唐 孟郊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诗:“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颻。”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二:“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 (4).指轻柔美丽的外表。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五:“迸玉閒抽上钓磯,翠苗番次脱霞衣。”此指笋箨。 金 元好问 《梨花海棠》诗之二:“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此指花瓣。 灿烂光彩鲜明夺目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色彩灿烂 光辉灿烂 三老(1).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史记·陈涉世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 秦 ,復立 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 閎 为郡三老。” (2).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周书·儒林传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为三老。”参见“ 三老五更 ”。 (3). 东汉 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众百餘人转入 太山 ,自号三老。”《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元年》:“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4).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杜预 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 梁丘子 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 蔡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 宋 陆游 《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7).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 文彦博 、 张方平 、 范镇 为国之三老, 傅尧俞 、 范纯仁 、 刘挚 为 和州 三老。《元史·张德辉传》:“﹝ 张德辉 ﹞与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龙山 ,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 唐时升 ﹞与里人 娄坚 、 程嘉燧 并称曰‘练川三老’。” (8).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皓首白头,指老年 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后书书·吕强传》 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 颜色(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边引旧时官府发给盐商、茶商等在边地经商的凭证。 明 卢象昇 《密陈边计疏》:“除内庭区画措办外,所不足者,莫若起废弁,召商贾,开事例,中边引,通马市以充之。”《明史·食货志四》:“於是姦人专以收买边引为事,名曰囤户,告掣 河 盐,坐规厚利。”《清史稿·食货志五》:“ 四川 有腹引、边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内地,边引行边地,土引行土司。” 碧桃一种供观赏的桃树,花重瓣,有白、粉红、深红等颜色 瑶草(1).传说中的香草。 汉 东方朔 《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唐 李贺 《天上谣》:“ 王子 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鲁迅 《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 华 国的艺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吕向 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来时瑶草芳,緑池珠树宿鸳鸯。” 明 袁中道 《武当》诗之二:“ 秦 敦 汉 鼎存肤骨,瑶草琼枝作鬘鬟。” (3).被雪覆盖的草。 宋 苏轼 《蔡州道遇雪》诗:“三径瑶草合,一缾井花温。”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大雪骤至》诗:“喜胜褰瑶草,狂思倒葛巾。” 心醉心里陶醉 壶天(1).传说 东汉 费长房 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 长房 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唐 张乔 《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閶闔壶天外,特起 蓬莱 陆海中。”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 ,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壶中天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诗:“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宋 陆游 《壶天阁》诗:“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2).传说仙人 施存 有一壶,中有天地日月,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参见“ 壶公 ”。 共养即供养。亦指供养的物品。共,通“ 供 ”。《管子·形势解》:“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死,不治。适其共养,此不当医治。”《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秦 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 林泉(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