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渡盘江铁桥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王锡衮 |
释义 | 渡盘江铁桥原文盘江始自武浔泬,奔流万里势滐滐。 两岸雄关插碧天,一线羊肠山巀嵲。 浪触云流倒泻来,逆望澎湃无时辍。 几载舟人登棹艰,风急沿溯心胆裂。 天生英杰拯民溺,独创慈航志已决。 对此江神誓此身,一片精诚鬼神彻。 飞梯何须藉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 横空贯索插云蹊,补天绝地真奇绝。 曾闻罗浮道士作浮桥,风雨薄蚀虞飘折。 又闻飞阁用石盐,百年那得坚如铁。 嗟哉我公为禹之功臣,奚止云商家之舟楫。 祇今南北去住无望洋,直令万□怀明德。 诗词问答问:渡盘江铁桥的作者是谁?答:王锡衮 注释1.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奔流(1) 流得很急 这条河奔流入海 (2) 流得很急的水流 里势方言。里头,里面。《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里势阿有个把人来朵。”《孽海花》第十八回:“只听那家人一头走,一头还在咕嚕道:‘里势个事体,本来 金大人 应该管管哉。’”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雄关雄伟险要的关隘。 明 沉钦圻 《书事》诗:“玉闕悲龙驭,雄关丧虎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吴伟业 《松山哀》诗:“ 卢龙 蜿蜒东走欲入海,屹然搘拄当雄关。” 毛 * 《忆秦娥·娄山关》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碧天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 王羲之 《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緑水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矓。” 前蜀 毛文锡 《巫山一段云》词:“雨霽 巫山 上,云轻映碧天。” 清 陈维崧 《满路花·荷珠》词:“惆悵迴船,碧天早掛明镜。” 朱自清 《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一线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羊肠(1).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清 陈维崧 《青玉案·移寓积翠阁用艺香词韵》词:“梯空架就羊肠路,领俊鶻,穿烟去。”如:羊肠小道。 (2).山名。《楚辞·大招》:“西薄 羊肠 ,东穷海只。” 洪兴祖 补注:“《战国策》注云: 羊肠 , 赵 险塞名,山形屈辟,状如羊肠。今在 太原 晋阳 之西北。”《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山? 会稽 、 太山 、 王屋 、 首山 、 太华 、 岐山 、 太行 、 羊肠 、 孟门 。” (3). 羊肠坂 的省称。《史记·魏世家》:“昔者 魏 伐 赵 ,断 羊肠 ,拔 閼与 ,约斩 赵 , 赵 分而为二。” 隋 江总 《并州羊肠坂》诗:“三春别帝乡,五月度 羊肠 。”参见“ 羊肠坂 ”。 倒泻谓从上向下倾泻。 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菜油灯下》:“这呼声象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有时在深处潜行,有时忽然暴怒成银河倒泻的瀑布。” 澎湃(1) (2) 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波涛澎湃 (3) 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 澎湃的革命浪潮席卷了全国 无时(1).不定时,随时。《仪礼·既夕礼》:“哭昼夜无时。” 郑玄 注:“哀至则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贾鲁河改道》:“今屡濬屡塞,而 黄河 又衝决无时,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于时,我更起居‘无时’,不是游息的‘无时’,而是劳作的‘无时’。” (2).不知何时。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山脩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3).没有一刻;无有一时。《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 唐 岑参 《送郑堪归东京氾水别业》诗:“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閒。”《<艾青诗选>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无时不在闪耀着形象思维的光辉。” (4).不逢时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弔。” 载舟(1).乘舟。《史记·河渠书》:“ 禹 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 (2).谓行船。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诗:“ 滁山 不通车, 滁水 不载舟。” 沿溯见“ 沿泝 ”。 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余今日胆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天生(1) 天然生成 在他身上有一股天生的活力,就像阿尔卑斯山山洪一样 天生的领袖 她天生温文有礼 他天生爱美 某种天生的进行观察上的无能 (2) 命中注定 但是功名迟早自有一定,天生应叫的苦也要吃的。——《儿女英雄传》 英杰才能超群的人 独创独自制造,也指独特的创造 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 * 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断痴求慧剑,济苦得慈航。”《花月痕》第五二回:“万顷情波,都成觉岸;千重苦海,尽泛慈航。” 江神传说中的江水之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月峡猿啼,江神牛鬭。” 宋 杨万里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清泥》诗之三:“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 一片(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精诚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鬼神(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飞梯古代攻城用的长梯。据《武备志·飞梯图说》载:有木制的,长约二三丈,一端安装双轮,攀城时以轮贴着城墙推进竖起;有竹制的,名竹飞梯,用独竿大竹,设多级横档,以便手攀脚登;有蹑头飞梯,分两层,下层如飞梯,上层用独竿竹,中设转轴,竿首安装双轮,取其附城易起。《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引 汉 陈琳 《武军赋》:“其攻也则飞梯行临,云阁虚构。”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鳌背亦作“鰲背”。借指大海。 唐 刘禹锡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诗:“烟开鰲背千寻碧,日凉鲸波万顷金。” 金绳(1).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1)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2).佛经谓 离垢国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华经》:“国名 离垢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 (3).借指地平线。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康有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 香港 灯。” 横空(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贯索(1).星座名。属天市垣,共九星。《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七公)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索,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也。九星皆明,天下狱烦;七星见,小赦;六星、五星,大赦。” 宋 范成大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诗:“五更贯索埋光后,万里鉤陈放仗时。” 宋 刘克庄 《九和甲辰书事》诗:“贯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标名。”《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 秦老 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 (2).喻牢狱。 明 赵南星 《明山西右布政使王君墓志铭》:“贯索竟虚,鴸鸟为鸞。” 清 方文 《偕吴次尾陈定生梅朗三泛舟秦淮因过侯朝宗》诗:“海天未捲 蚩尤 气,耆旧争归贯索星;此际 贾生 惟痛哭,不堪红袖依 新亭 。” 王汉章 《读周实丹烈士<无尽庵遗集>》诗:“诗文慧业千秋定,贯索沉寃一夕成。” (3).钱串。 宋 陶穀 《清异录·甘草癖》:“ 子华 因言前世惑骏逸者为马癖,泥贯索者为钱癖。”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尝闻 刘文靖 誚 丘琼山 ‘有散钱而少贯索’, 琼山 还誚曰:‘公有贯索而却欠散钱。’虽然,世博综者,恃此休休心为贯索更妙也。” (4).长绳。 唐 张说 《奉和观拔河》:“长绳繫日住,贯索挽河流。” 明 张四维 《双烈记·酋困》:“艨艟贯索横江截,归途阻交絶。” (5).绑缚以绳索。 明 吴应箕 《答沉眉生书》:“然则 汉 之数千人伏闕,至有贯索、负鑕者何事?” 清 李圭 《思痛记》卷下:“当进城时,贼防余等乘间逃逸,仍贯索以行。” 补天(1).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 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后遂用作典故。亦常以喻挽回世运。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旧唐书·音乐志一》:“ 高祖 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八:“许国输九死,补天鍊五色。” 清 屈复 《题元遗山<论诗>后》诗:“今古寧无炼石手,补天原不用金针。”参阅《列子·汤问》。 (2).道家养生之法。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养生之法,潜神内视,则五臟之气聚于丹田。自丹田熏烝,达于脑中。脑为 崑崙 ,居上象天。补天即《黄庭经》所谓填脑;所谓子欲不死,修 崑崙 是也。” 绝地(1) 极险恶的地方 这里四面是峭壁,真是个绝地 (2) 绝境 陷于绝地 奇绝奇妙到极点 怪石嶙峋,山势奇绝 罗浮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道士(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浮桥桥面由平底船支承的桥 风雨(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薄蚀薄食。《吕氏春秋·明理》:“其月有薄蚀。” 高诱 注:“薄,迫也。日月激会相掩,名为薄蚀。”《史记·天官书论》:“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蚀,皆以为占。”《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危诊也。”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四》:“大薄蚀,大崩竭,起於胶固。”参见“ 薄食 ”。 飞阁亦作“ 飞閤 ”。1.架空建筑的阁道。《三辅黄图·汉宫》:“帝於 未央宫 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於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 建章宫 ,构輦道以上下。” (2).高阁。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高祖 在城内作 光极殿 ,因名 金墉城 门为 光极门 ,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唐 赵彦昭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诗:“平楼半入 南山 雾,飞閤旁临东墅村。” 石盐岩盐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那得1.怎得;怎会;怎能。嗟哉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功臣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治淮功臣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商家即指私人商业者 舟楫(1) 船和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2) 水上船只 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之利 舍鞍马仗舟楫。——《资治通鉴》 幸有舟楫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南北(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去住犹去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 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 庞树柏 《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终难移。” 望洋视觉模糊;迷茫;茫然 望洋兴叹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明德美德 明德茂亲。——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