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村居书感·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丘树甲 |
释义 | 村居书感·其二原文隐市原来厌俗尘,林泉终许属閒人。 主人半亩聊分住,归客全家且食贫。 得地数弓谋小筑,买山千树喜添薪。 渡江子弟谁英物,独倚孤松岸角巾。 诗词问答问:村居书感·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丘树甲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此诗收于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又载王建竹《台中诗乘》。 参考注释原来原本,未改动过的 原来面目 俗尘(1).人间。 唐太宗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对此留餘想,超然离俗尘。” (2).世俗人的踪迹。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餘玄度得相寻。” 宋 司马光 《邵兴宗南园草盛不翦仆过而爱之为诗以赠》:“车马不甚繁,门前无俗尘。”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功 诗云……市朝甚邇俗尘远,土产虽少人烟繁。” (3).比喻世俗的偏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 阿Q 所说的绍兴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 林泉(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主人(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归客旅居外地返回家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李颀 《送窦参军》诗:“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 广武 城边逢暮春, 汶阳 归客泪沾巾。” 全家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食贫过贫困的生活 自我组尔,三岁食贫。——《诗·卫风·氓》 地数指二、四、六、八、十诸偶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宋 杨杰 《五六天地之中合赋》:“地数杂而不纯,天数纯而不杂。” 小筑(1).指规模小而比较雅致的住宅,多筑于幽静之处。 唐 杜甫 《畏人》诗:“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宋 陆游 《小筑》诗:“小筑清溪尾,萧森万竹蟠。” 清 吴伟业 《春日小园》诗:“小筑疎篱占緑湾,钓竿斜出草堂间。” 张天翼 《儿女们》:“ 廉大爷 在新造的 菩提小筑 里,于是 广川伯伯 小心地进了那扇圆洞门。” (2).古代毬戏的一种击球动作。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左军先以毬团转众,小筑数遭;有一对次毬头小筑数下,待其端正,即供毬与毬头,打大膁过毬门。” 买山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 渡江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子弟(1) 子与弟;亦泛指子侄辈 职工子弟 阏氏子弟在。——《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 单于子弟发兵。 有子弟十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泛指年轻的后辈 此必洄曲子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4) 指嫖客 英物杰出的人物。《晋书·桓温传》:“ 桓温 字 元子 ……生未朞而 太原 温嶠 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声,曰:‘真英物也。’” 宋 文天祥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词:“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江》:“ 异史氏 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非直勇也,智亦异焉。’” 孤松单独生长的松树。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 张说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 角巾(1).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 元规 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 元 揭傒斯 《赠淳真子张太古》诗:“飞駟服五龙,角巾摇三花。” 清 戴名世 《一壶先生传》:“ 一壶先生 者……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 (2).借指隐士或布衣。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於是始以角巾应命,褐衣诣闕。”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3).指归隐。 清 赵翼 《黄天荡怀古》诗:“ 建炎 第一功终属,太息 西湖 竟角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